极目新闻通讯员谢宁
1月11日,湖北省美术院典藏研究部主任朱健翔做客省图长江讲坛,带来“版画珍珠——中外藏书票作品鉴赏”主题讲座。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作品中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
版画为“间接艺术”,而非直接描画,是利用媒介物(即原版)将形象印制于纸张等承印物上的绘画作品。朱健翔说,以往的版画按材料来划分,即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麻胶版、珂罗版等。随着新材料或替代材料的运用,材料与技法匹配的传统分类方法便难以适应,出现混淆和重叠。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按印制形式来划分,将版画的印制形式归结为凸、凹、平、漏版四种,制作技法多种多样。藏书票多为版画形式,可称作微型版画,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图像与文字相辉映的特点。
讲座中,朱健翔详细讲解藏书票的创作步骤,包括画稿、刻版、上墨、拓印等环节,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构图、线条、色彩的运用等,还会分享一些创作灵感的来源和技巧。接着,朱健翔展示并鉴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藏书票作品,从内容、形式、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听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藏书票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最后,朱健翔介绍了藏书票的收藏价值、收藏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辨别藏书票的真伪和优劣等。同时讲解藏书票展览的策划、展示和推广方式,让听众了解如何通过展览更好地欣赏和传播藏书票文化。
互动环节,听众提出如何判断一枚藏书票的收藏价值?朱健翔认为首先要看藏书票的质量是否过关,采用的纸张材质、印刷数量,还有创作者的构思是否巧妙,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创作者的影响力,凝结创作者时间和心血的藏书票收藏价值肯定会比较高。普通人如何创作版画?朱健翔表示,首先可以去版画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和创作者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勇于拿起刻刀,按照操作程序,把所思所想通过刻刀等工具表现出来。只要自己静下心来一遍一遍地雕刻,肯定会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大四学生小许经常来图书馆借书和听讲座,为了聆听本次讲座,他推迟了寒假回家的时间,现场他还带来了自己收藏的藏书票作品并如愿和主讲人进行了交换。听友们也被小许精美的藏书票作品吸引,纷纷驻足观赏。听众文女士表示:通过普及版画和藏书票的知识,提高了读者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袖珍艺术形式,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