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孙菁梁道敏)万山汞矿工业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为保护传承好这一批工业遗产资源,万山从基层组织破题,将汞矿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融入到社区发展中,鼓励社区及居民积极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来,建立起“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保护机制。
这段时间,万山镇三角岩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姚铁华正带着社区干部对汞矿遗址进行排查,从主体建筑是否破损到是否存在乱贴乱画等现象,排查事无巨细。
姚铁华告诉记者:“通过排查我们发现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均无任何问题,反馈了标志指示牌不规范、存在消防隐患等3个问题,修缮路口1处。”
万山镇三角岩社区属于原贵州汞矿的矿区中心,曾经的这里热闹非凡,当时的矿工居住区和夜校如今变成了静静伫立在4A级景区朱砂古镇里的遗址。2024年,万山镇为进一步做好工业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传承工作,把辖区内的21处工业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网格化细分,并按照“镇领导+镇干部+社区干部”的模式实行文物三级包保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排查工作。由于三角岩社区属于“贵州汞矿”核心区域,社区主动靠前,在实行此制度的基础上,还认领了黑硐子、仙人洞、汞矿子弟学校、汞矿技工学校4个文物保护单位,建立起“一文物一党员干部”的巡护机制,把文物日常巡护纳入主题党日计划,列为党员设岗定责的重要职责。
“我们党总支会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巡护检查、整治环境,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申遗基础研究、考古调查、文物本体除险加固等工作,凝聚起文物保护‘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姚铁华说。
眼下,三角岩社区部分居民为安全度冬,开始更换屋顶瓦片,知晓此事后,居委会开始走访宣传,希望居民们为保护遗址原貌,统一用瓦,这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
“居委会给我们说了,用统一的瓦,既能防止漏雨,又还整洁美观。这些年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都完善了,我们在这里也有生意做,所以我们很支持社区工作,也支持景区发展。”社区居民黎佐均笑着说。
遗产“守得好”,才能“活起来”。如今,每逢节假日,朱砂古镇景区便热闹了起来,“那个年代一条街”更是成为景区的热门网红打卡点。2023年,三角岩社区按照“党组织+旅游+研学”发展思路,探索出“12345”发展模式,打造了集实训、文旅融合、研学实践、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研学基地,成为万山区首个综合研学品牌。依托该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目前,三角岩社区为133名60岁以上困难老人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修缮矿区老房子,极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
遗产“护得好”,才能“传下来”。万山镇把做好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并以镇党委、政府名义发放捐赠证书的形式,鼓励本地居民捐赠文物和收藏品。
“从2023年以来,博物馆累计接受捐赠10次,藏品338件,其中包括徽章、书籍、信封等26类藏品。”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向燕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强化资金投入,完善保护规划,积极配合考古专家团队深入开展文物研究,推动文物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和合作,通过我们的‘共建、共管、共享’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共同守护好遗产资源,共享发展红利。”万山镇人大副主席商学勇说。
一审:陈琴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