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到1米65、50岁以上,龋齿严重……考古界最大网红武王墩墓主人生前长什么模样?专家正准备做面容复原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1-13 20:00:32

2024年考古界最大的“网红”,是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

这是经科学发掘,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橙柿互动了解到,近日,武王墩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墓一号墓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发掘成果出笼。

在武王墩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具尸骨,是一名成年男性,他是谁?

结合文献史料、出土文字材料等综合分析,考古团队确定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为此,橙柿互动记者独家专访国家文物局权威人士。

一系列成语经典

贯穿传奇楚王的一生

墓中的尸骨是一代楚王,他究竟是谁?橙友们或许比较陌生。

但围绕着他产生的一系列成语典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比如:毛遂自荐、歃血为盟等。

梳理历史时间轴,我们用成语故事贯穿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史书中多次提及的楚考烈王。

考烈王三年:“纸上谈兵”

史书记载,考烈王三年(公元前260年),秦军与廉颇率领的赵军对峙于长平。

廉颇是赵国一代名将,但赵国孝成王被秦国离间计所惑,命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熟读兵书但年少气盛,纸上谈兵落进秦国的圈套,赵军投降后被秦军全数坑杀。

考烈王六年:毛遂自荐”、歃血为盟

直到考烈王六年(公元前257年),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处于秦军围攻之下。

赵国平原君奉书向魏国国君及信陵君求救。10万魏军救赵,但受秦军恐吓按兵不进。

赵国危急,平原君挑选20个门客,突围到楚国求援,门客毛遂自荐。

但楚考烈王从早晨到中午一直不置可否,毛遂提剑上前,以性命要挟,直言楚王不应忘记家国屈辱,使考烈王折服。

最终赵楚歃血为盟,援军合纵赶到,秦军迅速撤退。

考烈王十九年:廉颇老矣

考烈王十九年(公元前244年),郁郁不得志的廉颇,离开赵国流落天涯,楚国春申君黄歇遣密使迎到楚国,考烈王封其为大将。

春申君影视形象

然而,廉颇年事已高,在楚国为将无功,死后葬于寿春。

考烈王二十五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公元前238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考烈王病亡。

春申君没有听从劝告,反被他人诛杀。史记中,司马迁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八个字,来感叹春申君的不幸命运。

身高不到1.65

一代楚王并不高大威猛

妈妈从北方秦国来……

2000多年的时光烟云后,经过近五年的考古发掘,武王墩一号墓仅仅文物就出土一万多件,数量十分庞大,宝贝种类包罗万象。

橙柿记者了解到,除了数量惊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九室棺椁。

一号墓的木椁室,是考古首次发现结构完整的九室多重棺椁,分为外棺、中棺、内棺……层层包裹着墓主人。

这种楚王级别的九室墓,此前在国内尚无科学考古发现。

武王墩一号墓木椁室由枋木、薄板搭建而成,总体呈“亞”字形。

经树种鉴定,武王墩椁室的木材属于两类树种:榉木和梓木。

墓椁盖板木材树种外层为榉木、内层为梓木。外棺、中棺、内棺用材则均为梓木。

榉木作为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在古籍《山海经》《说文解字》以及《诗经》中皆有记载。

在文化象征与等级制度范畴内,梓木于古代被视作上等木材,以梓木制成的棺木被称为“梓宫”或“梓棺”,通常为帝王等高级别统治者所用。

椁木上发现大量墨书、刻划、刻槽文字,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数量最多、等级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先秦棺椁标识文字。

在这座九室多重棺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墓主人的遗骨。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向橙柿互动记者介绍,目前,墓中发现的遗骨不是非常完整,但头颅完好。

现场的考古勘察发现,武王墩墓室在历史上曾被盗墓分子扰动得比较严重。

盗墓者把墓主人尸身以及身下灵床一块拖到边室。在拖的过程中,墓主人尸身就散落了,现场发现的骨骼分成了几块。

橙柿记者了解到,为最大限度地提取武王墩一号墓所出人骨中蕴藏的各种信息,考古人员正在开展体质人类学、古病理学、骨化学、古DNA分析、毛发检验、颅面复原等多学科研究工作。

从阶段性研究成果来看,墓主为男性,死亡时年龄50岁及以上,生前身高在164.29-164.92cm之间。龋齿严重。

人骨呈现轻微的全身性骨关节炎,鉴于墓主年龄已步入老年,属于正常退行性病变,说明生前并未从事过多的重体力劳动,与其社会身份相符合。

从线粒体基因组来看,墓主人的母系来源,可能为古代北方人群。

这印证了一段历史记录,“楚顷襄王七年(公元前292年),楚顷襄王从秦国迎娶新妇,秦、楚两国再次和解”。

这名被迎娶到楚国的女子,是楚考烈王的妈妈。

而在寿春四任楚王中,唯有楚考烈王熊元死亡时年龄在50岁以上,这与武王墩墓主人死亡年龄相符。

三位扫描结合DNA数据

将还原一代楚王的音容笑貌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寿春城成为楚国的最后都城。

楚都寿春时期,正是秦统一的前夜,齐楚燕秦韩赵魏七雄争胜,逐鹿中原。

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公子礼贤纳才,合纵连横,也为今天的人们带来了鸡鸣狗盗、毛遂自荐、脱颖而出、无妄之灾等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武王墩大墓,也为这一段跌宕起伏的战国风云提供了历史见证。

武王墩的考古发现,让史书中的往事、成语中的故事,不再是遥远的过去,成为我们面前的触手可及的真实历史。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考古研究室馆员、武王墩考古队执行领队方玲向橙柿互动记者介绍,目前,对于楚考烈王熊元的面容复原,已经在有计划进行。

2024年5月,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

它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为原型,进行数字形象建立和互动智能体打造,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

橙柿记者了解到,辛追夫人的复原技术,采用了领先的复原研究成果技术,与扎实雕塑技能作方法支持,容貌真实客观。

复原严格按照尸体颅面结构类型去推断,不臆造、不迎合‘辛追是美女’的过去流传性喜好。

辛追夫人的复原,也给考古界一个新启示:让古人站在今人面前,历史会更鲜活……

武王墩考古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向橙柿互动记者介绍了楚考烈王颅骨的复原情况——

目前,实验室正有计划对这个颅骨进行面貌复原,我这边在组织做这块工作,已经准备开始做了。

近期已经对骨骼进行加固,墓主人的颅骨比较脆,尤其是鼻子周边缺损比较多,首先需要做一下干燥加固。

我们准备春节后,开始对颅骨进行三维激光扫描。

墓主人的DNA数据已经在做检测,对颅骨扫描建模之后,结合DNA数据,再开展楚王的相貌复原。

计划春节后可以陆续开展复原工作,目前正在做基础性的数据工作。

我们很期待,一代楚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

0 阅读:1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橙柿互动官方UC号,都市快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