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多彩贵州网 2025-01-13 20:25:31

农业系国之根、民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各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树立战略思维聚合农业科技力量,履践使命担当强化农业科技装备,畅通推广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握牢农业自主创新“话语权”,引领农业自主创新“先导权”,抢占农业自主创新“主动权”,为农业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固本强基增效,进而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历史必然,是时代使然,是发展应然。

树立战略思维聚合农业科技力量,握牢农业自主创新“话语权”。随着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农业领域不确定性发展因素的挑战也随之加剧,洞察农业大势、看清农业局势、适变农业时势,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当务之急,而厚积自主创新意识、聚合科技力量、实现农业技术新突破,是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最大底气。要发挥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力量,优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整体定位和系统布局,强化农业创新链与农业政策链、资金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数据链深度聚合的力量,通过农业科技战略布局谋划、资源整合和力量运用,补齐首创性、原创性农业技术创新不足的弱项“短板”,拉长生态化、绿色化农业技术创新显著的优势“长板”,锻造农业技术创新空间的未来“新板”,更好地把农业科技力量转化为农业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的强大动能、转化为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整体效能,进而握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话语权”。

履践使命担当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引领农业自主创新“先导权”。农业科技装备强弱是厚积自主创新以实现农业技术新突破的最大变量。我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较大异质性,农业科技装备如何实现适宜性、便捷性、普惠性、可及性、高效性,需要立足不同区域地缘结构实际,立足本土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发展要求,更好地引领农业技术先发优势。要构建农业科技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创新农业科技装备标准化统筹机制,革新农业技术范式,在农业各周期引入“新农机”“新农具”,在农业“耕、种、管、收、储、加、销”各环节嵌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低碳技术等,通过农业技术拓展,推动单一、粗放、低效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精深、集约、高效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延伸,实现农业生产设备现代化。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化、阶梯式、有步骤地实施“宜机化”整治工程,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进而引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先导权”。

畅通推广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抢占农业自主创新“主动权”。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效用较低是当下以科技自主创新实现农业技术新突破的较大制约因素。完善高校等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之举。以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全链条推进农业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健全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常态化保护机制,加大对优秀科研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的表彰宣传推广力度。改革高校科研成果评价转化体系,畅通科技服务、智库服务、挂职锻炼、项目合作、技术指导、产业规划等成果转化机制,将价值引导贯穿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称职级晋升、评优评奖、人才评价、成果赋权等多环节,优化成果采纳、落实、反馈、运用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在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进而获得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作者:黄厅厅系铜仁学院副教授、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庆华系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约研究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