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蒋介石让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派人抓捕范绍增,宣铁吾将消息散布出去,给了范绍增逃离的机会。 川军将领、袍哥头领范绍增在抗战胜利后,在上海设立“益社”,自任理事长,靠着多年积累的人脉,大搞投机生意,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1948年3月,老蒋召见范绍增,让他给竞选副总统的孙科拉票,范绍增口头答应的很好,回去后却给李宗仁拉票。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时,气急败坏的老蒋把收音机都踢翻了。到了10月,有人向老蒋密告,说范绍增的“益社”有不轨活动并在之前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 老蒋大怒,电告宣铁吾派人将范绍增押到南京受审。宣铁吾自到上海担任警察局长、淞沪警备司令后,做事向来果断,但这次不知为何,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等消息发酵到范绍增知晓后,这才做出准备抓人的姿态。范绍增见势不妙,离开上海,一口气跑回了重庆。 1949年初,在老蒋下野后,范绍增去找无话不谈的好友陈仲森,直言说:“老蒋这人不地道,我在上海差点被他派人给抓了。回到重庆后,我考虑了许久,决定在解放军进入四川后起义。你点子多,给我出个主意,怎么干才稳妥一些。” 陈仲森说:“老蒋对你有戒心,你要拉队伍至少要一个名头。” 范绍增说:“我去找顾祝同,他现在是参谋总长兼陆军总司令,权力大得很。” 陈仲森说:“顾祝同不是老蒋的亲信吗,他会帮你?” 范绍增说:“你还别说,我和他交情还算不错,完了我去走动一下,混一个可以领兵的头衔。” 抗战中,顾祝同任第三战区长官时,范绍增的八十八军归其节制。范绍增后来被明升暗降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八十八军军长成了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黄埔一期)。不少人以为,此事顾祝同是幕后黑手,实际上这是老蒋和军政部长何应钦的意思,事后顾祝同还向范绍增做了解释,表达了遗憾之情。 陈仲森说:“既然你在顾祝同面前能说上话,那么谋个军长之类的职务应该不成问题,士兵也好说,你的旧部和袍哥徒众那么多,很快就可以有一支队伍,只是此事最好能有其他参与者,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范绍增说:“既然要起义,人选肯定要慎重,罗君彤跟随我多年,应该可以拉过来。” 罗君彤和范绍增交情匪浅,在范绍增失去兵权前,他一直充当副手的角色,范绍增当营长时,他是副营长,当团长时,他是副团长,及至范绍增当了军长,他也成立副军长。 罗君彤在范绍增离开部队后,军职止步不前,这时是罗广文部的师长。有了这番交情,范绍增自认可以轻松的将罗君彤拉过来。 陈仲森说:“警察总队的副总队长张佐斌,和我交情不错,我去探一下他的口风。” 范绍增说:“那就分头行动,我去找罗君彤,你去劝张佐斌。” 陈仲森同张佐斌洽交谈的很愉快,张佐斌很痛快的说:“一切听你们的。” 让范绍增没想到的是,他去找了罗君彤几次,虽然对方态度很客气,但是一提到参与起义,就马上婉言回绝。 范绍增不得不去找陈仲森说:“你去劝一下罗君彤,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陈仲森说:“你和他是生死之交,你都不行,我去了也是白搭。” 范绍增叹气说:“我这个人,大道理不会讲,你会说话,和他也熟识,说不定就成了。” 陈仲森去找罗君彤,两人密谈了一个多小时,见罗君彤未被说动,陈仲森便举例说:“前段时间,我去成都时,听闻王陵基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说,部队士气低迷,开小差的很多。胡宗南天天要人,可派去的壮丁,还没到目的地,就能跑三分之一。王陵基是四川的省主席,他尚且如此悲观,可见局势到了何种地步,你不能再心存幻想了。” 罗君彤听后,虽有所触动,但还是拒绝说:“此事不要再提了,我不会参与的。” 陈仲森见状,只得结束了这次谈话,去找范绍增,范绍增考虑了一下,突然有了办法,笑着说:“这家伙倔的很,等我向顾祝同要来头衔,把他那个师划归我指挥,他不干也得干了。” 陈仲森说:“罗君彤会不会去告发我们?” 范绍增说:“他还是讲义气的,这种事情干不出来,尽管放心。” 随后,范绍增去南京找了顾祝同,很容易就得了一个川东绥靖副司令的头衔。范绍增回去后,又向顾祝同去电,说副司令没有实权,没有组建部队的由头,顾祝同便又给了他一个暂编第十八纵队司令官的头衔。 范绍增认为一个暂编纵队番号太小,又提出能否扩编为八个纵队,此事顾祝同就做不了主了,去请示溪口的老蒋,结果遭到拒绝。 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很快就解放南京,席卷东南,这时老蒋急于让川系军阀替他卖命,想起了人脉广徒众多的范绍增,于是大笔一挥,给了他川东挺进军总司令的头衔及八个纵队的番号。 范绍增借此,迅速召集大竹、渠县、邻水等县的袍哥和地方团队组成八个纵队。有了部队和头衔的范绍增,再去找罗君彤,很快就将对方说服。 1949年12月14日,范绍增在渠县成功发起起义。22日、23日,罗君彤、张佐斌分别率部发起起义。在范绍增的牵头策划下,三支部队共计五万多官兵起义,为四川解放做出了贡献。
1948年10月,蒋介石让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派人抓捕范绍增,宣铁吾将消息散布出去
报君知史
2025-01-13 21:50: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