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谷粒?”底下学子鸦雀无声,突然一名7岁孩童不

闻小道 2025-01-14 11:12:08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谷粒?”底下学子鸦雀无声,突然一名7岁孩童不假思索的答了出来,孔子听到后,当即拜他为师......

参考资料:杜英丽编. 《不可不读的三字经故事》 2006

在很多人心中,孔子的智慧是很多人比不上的,可是大家知道吗?孔子也曾经拜过一位只有七岁的孩子为老师,可以说,孔子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且并不会因为所谓的年龄小瞧对方,甚至有可能因为对方年龄小给到我们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这就要提到孔子和项橐之间的故事,而孔子也是和项橐两人之间的对话,向我们证实了七岁的孩子,有时候也不能小觑,年龄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知识多少的界限,对孔子而言,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只有七岁的孩子,竟然给自己上了一课,在别人看来,大多数人会敬佩孔子,甚至有时候在学问上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

可没想到项橐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孔子来了一个一对一对答,不仅如此项橐小小年纪面对孔子,也丝毫没有任何恐惧,尤其是在“搭建”城池后询问孔子“人让城,还是城让人”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万万没想到这个仅仅只有七岁的孩子,竟然利用一个“搭建的”城池来向自己提问。

不仅仅是这份胆识,更重要的是这份能力和魄力,能够在这个小小的问题中让孔子败下阵来,不由得感叹小小年纪“能力匪浅”,而后孔子和项橐之间的对话更是蕴涵着各种真理,看着这样的孩子,孔子不由得感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造化,甚至打破了自己“认知中的界限”于是按照当初的约定,孔子礼拜项橐,称之对方为老师。

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诺千金,也看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更教会我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以我们自以为是的认知看待对方,有时候先入为主,一定会让我们吃大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是说“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向孔子这种大学者都能够在小问题上陷入先入为主的错误。

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有时候我们在看待每一件事物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或者出现的人,永远不能小瞧对方,也永远不能用我们自以为是的认知,考虑对方,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谁能占据整个棋盘的重点,只能说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只有三四岁的孩童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我们自以为学了太多的知识,掌握了太多的能力,可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依旧会纸上谈兵,落实到实处的能力寥寥无几,回过头来看那些孩子们,虽然他们比我们小,可是他们的每一个行为举止却都落实到实处,看似孩子们不懂事,实际上,确实我们大人早已经遗忘了,到底应该如何做一个有品性的,有能力的,听劝的“有初心的真人”。

0 阅读:0
闻小道

闻小道

乔奕迅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