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大钊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他在绞架下准备赴死,眼神无比坚定。当时刽子手本来想

闲娱史 2025-01-14 11:22:31

这是李大钊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他在绞架下准备赴死,眼神无比坚定。当时刽子手本来想取笑他,没想到却拍下了这样的国士雄风。

1927年的北京,暗流涌动,在那样一个黑云压城的年代,李大钊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用他的坚持与牺牲,点燃了革命的火炬。

那一年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的精神却穿透了岁月,至今依然令人动容。

当时李大钊被叛徒出卖,数百名荷枪实弹的警察和宪兵,将他围困在东交民巷的30号院。

这不是他第一次身陷险境,但却是最后一次,朋友劝他离开他却淡然一笑,被捕后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李大钊始终巍然不动,还留下了一篇慷慨悲壮的《狱中自述》,字字如铁,直戳人心。

张作霖这个军阀头子害怕公开行刑引起民愤,竟然特意从国外弄来一台绞刑架,还悄悄把行刑地点设在京师看守所内。

4月28日,38岁的李大钊和20位革命者被处以绞刑,他是第一个走向绞刑架的人,

面对死亡,他从容不迫,像是在走一条无悔的路,他的生命终结在那个春天,但他的革命理想却从此深植人心。

六年后,北京的街头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1933年4月,各界人士自发为李大钊举行公祭。

数千人送他最后一程,那个场面,不用多想也知道是何等悲壮与震撼,李大钊用他的牺牲,成了那个时代的灯塔,指引后来人继续走未竟的路。

有时候我会想,那台冰冷的绞刑架是不是张作霖的最后一点“聪明”?他以为可以借此消灭一个革命者,却没料到这反倒让李大钊的精神更加鲜活。

李大钊曾在挽友的诗中写道:“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他写给别人的,何尝不是他自己?

百年后的我们,再回头看那段历史,李大钊的牺牲不止是一个人之死,而是一场精神的传递。

他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理想,什么叫信仰。

(信息来源:《罕见老照片揭秘李大钊就义前后》——北京日报客户端)

0 阅读:5
闲娱史

闲娱史

闲娱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