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现年已经90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著名学者大卫·哈维推出了新作,《与大卫·哈维共读马克思新解》由中信出版集团引进推出。
大卫·哈维出生于1935年,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批判性声音,城市地理学的奠基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人类学杰出教授。哈维以实证主义地理学和空间研究见长,在资本主义危机、全球化进程以及城市权利的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的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地理学中的解释》(1969)、《社会正义与城市》(1973)、《资本的限度》(1982)、《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1996)、《希望的空间》(2000)、《新自由主义简史》(2005)、《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2010)等。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在1857年到1858年之间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中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之上写下的政治经济学笔记,这组笔记在几十年后经过整理出版,编者加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标题,从此便以《大纲》闻名于世。《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在这里,马克思首次阐发了他的价值理论,并明确了“剩余价值理论”的雏形,《资本论》的宏伟构想正是从此处启航。
由于手稿“自说自话”式的艰涩风格,如何定位和解读《大纲》一直都是学界的难点。本书的编辑认为,《大纲》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转向以来艰辛探索和思考的结晶。没有《大纲》,就无法理解《资本论》的宏伟篇章和天才构想;同时由于其艰涩的风格,解读《大纲》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努力。通过抽丝剥茧、去繁取精的层层句读,大卫·哈维大大降低了《大纲》的阅读难度。如果要了解伟大思想家的最难文本,本书将是必读之作。
在本书中,大卫·哈维带着城市与空间研究的路径开启了和马克思的对话,就“货币流通”“资本生产与生成”“周转时间”“利润率”等主题做出了合理的引申和贴切的解释。内容上,他以尽可能清晰和简明的语言,去其繁,取其精,将引起混乱的表述厘清辨明。他传达了马克思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所揭示的内容,也阐述了马克思的这一文本与当代资本主义困境(经济、社会、生态、政治问题)的相关性,并鼓励我们当下投入反抗资本主义的实践之中。无论是对于资深读者,还是第一次接触《大纲》的普通人,哈维都像一位可靠的向导,指出理论的岔路口和危险地形,并为我们提供启发和灵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胡大平认为哈维的“伴读”不只是走进马克思的别样窗户,而且是激活我们身体经验的思想实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