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肇庆一位老人在一店铺购买药材煲汤饮用,喝完后昏迷不醒,最终不治身亡。当地有关部门出具的立案告知书显示,涉事店铺误将断肠草当成“海风藤”进行销售,造成老人“断肠草中毒”。
专家提醒,断肠草被误食的案例已有多起报道。在日常煲汤的过程中,应对易混淆的食疗药材明确分辨,避免误食!
断肠草是植物界的“伪装高手”
“‘断肠草’的学名是钩吻,全株有毒!它的根、茎、叶都含有名为‘钩吻生物碱’的神经毒,一旦进入人体,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李丽明介绍,钩吻有剧毒,即使小剂量服用钩吻也极易发生呼吸抑制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每年都有人因它中毒。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断肠草又被称为植物界的“伪装高手”,其不仅与海风藤易混淆,其根茎与五指毛桃、花与金银花相似,生长时根与五指毛桃缠绕混杂,误食后会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李丽明介绍,由于钩吻的毒性大,适量外用,有消肿拔毒,祛风止痛,杀虫止痒的作用,不会内服使用。大多是群众在自行采摘的过程中混淆误食。此前广东广州、深圳、梅州多地都有断肠草中毒的事件报道。
“煲汤达人”速来应战!广东阿妈喊你喝汤啦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黄辉庆提醒,广东人习惯用来煲汤的药材,虽然大多属于药食同源的食药材,但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性与功效也大不相同。煲汤食疗或日常制作代茶饮时,要学会简单区分,不然效果可能会南辕北辙,甚至可能出现健康风险。
●杏仁VS桃仁
化痰止咳的汤品中当然少不了杏仁,但就连商家也往往会一不小心就拿桃仁当杏仁!黄辉庆提醒,在中药专业的考试中,也常用杏仁与桃仁的鉴别来测试,因此煲汤达人们要认真分清!
首先,杏仁有分南、北杏仁,这是很多老广都知道的“煲汤入门常识”,通常煲汤时会南、北杏仁一起放,但要注意北杏仁量不宜多,因为北杏仁有微毒,《药典》单剂入药量为5~10g。
南杏仁又称甜杏仁,味甘,其味平而不苦,食疗口感更佳,可以润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北杏仁又称苦杏仁,味苦有小毒,可以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医生处方多以苦杏仁为多见。而桃仁外表与苦杏仁很相似,同为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功效除了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外,还能活血通经、祛瘀消肿。因此脾虚大便不成形者和孕妇慎用!
鉴别要点:北杏仁与桃仁的分辨常作为中药专业考试题!二者表面都是黄棕色,苦杏仁外形呈扁心形,一端尖,另一端钝圆肥厚。而桃仁则为扁长卵形或类卵圆形,中部膨大,尖与圆的两端对比没有杏仁那么明显。南杏仁通常比北杏仁大,基部两侧对称,而北杏仁基部不对称。
●生晒参VS红参
人参是冬令进补佳品,但一般家居煲汤,多以生晒参平补为宜,而大补元气时的炖品,则会考虑用红参。生晒参味甘、性平微温,偏于补气生津安神,又不会太燥热。而红参为人参经蒸制加工而成,其味甘而厚,温性大于生晒参,可大补元气,益气摄血,更适合气虚阴寒较重人群,体质偏热者不宜,否则容易虚不受补。
鉴别要点:主要看表面颜色。生晒参表面灰黄色,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常带细须根;红参为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有纵沟、皱纹及细根痕。观察两者的切面,生晒参质地较硬,切面多呈淡黄白色,有棕黄色形成层环纹;而红参质硬而脆,断面平坦,呈角质样。
●生地黄VS熟地黄
地黄可滋阴补血,也是炖品“花旦”之一。不过生地黄味甘苦、性寒,以清为主,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一般如热病伤阴伤津液,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虚热咽喉肿痛等情况时,可用生地黄煲汤食疗调理;而生地黄经蒸制加工成为熟地黄后,则由寒转温,味道由苦转甘,功效由清转补,以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主,多用于如肝肾阴虚、月经不调、腰膝酸软、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食疗。
鉴别要点:主要看表面颜色,生地黄多为厚片,皱缩,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有不规则的横曲纹,切面棕黄色至黑色,黏性小,味微甜;而熟地黄多为块片或团块,表面乌黑色、有光泽,质地柔软有韧性,不易折断,黏性大,味甜。
●陈皮VS青皮
作为“广东三宝”之一的陈皮,还有人不懂分吗?是的,因为近年来人们流行的小青柑茶中的青皮,很容易与陈皮混淆。
两者因为采收的季节与成熟度不同,药性与功效大有不同。青皮是幼果或未成熟果的果皮,一般秋季前采摘,成熟度不如陈皮,因此更燥烈一些,偏于疏肝胆之气,又能消积化滞,但孕妇、气虚者慎用。
而广东人熟知的陈皮,尤以新会陈皮最为著名,也就是十大广药之一的广陈皮,一般是以冬至前后采摘品质最佳。因为成熟度更高,燥烈性行气力小于青皮,偏于调理脾肺之气,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来煲汤、烹调入菜和泡水代茶饮。传统认为随存放年份越久而品性更缓和,但应注意储存不当发生发霉变质。
鉴别要点: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简单直接是看颜色辨别。陈皮外表面为橙红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则为浅黄白色;青皮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切面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赤芍VS白芍
芍药、菊花、枸杞煮水代茶饮,可以疏肝清肝养肝,常出现在都市人的养生壶中。但是芍药也分赤芍与白芍两种。赤芍味苦、归肝经,以清散为主,可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而白芍则归肝、脾经,以柔养收敛为主,为养血敛阴、平肝止痛之佳品,可以帮助养血调经。
鉴别要点:主要看颜色,赤芍外表皮粗糙,呈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而白芍表面光滑,为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切面微带棕红色或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一审:汤成伟
二审:王利环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