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楠)对民航“加价选座”问题引发的舆论热议,中消协提出,“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业约定俗成的选座规则,擅自“加价选座”如不加以遏制,将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其他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在定价之外另行区分情况加价销售,演变成一种不公平的“行业惯例”。
中消协指出,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谓“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锁定,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原本仅在廉价航空中盛行的做法,如今正逐步蔓延至整个民航行业。有消费者反映,值机时发现若不付费选座,免费可选座位寥寥无几,甚至有时带未成年子女出行也难以选择相邻座位,迫使他们不得不支付选座费。为此,中消协认为,“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航空公司售票时已经区分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不同时间段购票还有不同的价格,售票时已考虑了各种不同的因素。消费者购票后所享权利理应是确定的,理应有权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座位。但航空公司却人为设置门槛,将座位选择与额外付费挂钩,迫使消费者为基本的乘坐需求额外支付费用,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被人为缩限。
此外,“加价选座”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中消协提出,“加价选座”本质上是一种额外收费行为,许多航空公司在这方面的规定模糊隐晦,消费者在购票时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撑,等到值机时才发现想选的座位都需要付费。“加价选座”也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