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12岁时偷偷报名参军,30年后成长为了开国少将,可不曾想,衣锦还乡之时父亲都

一更历史吖 2025-01-14 16:19:15

年仅12岁时偷偷报名参军,30年后成长为了开国少将,可不曾想,衣锦还乡之时父亲都认不出他,他究竟是谁呢? 1923年9月24日,陕西省子洲县一贫民家庭里,一个男娃呱呱落地,家里人给他取名王扶之。 王扶之小时候的经历是坎坷的,母亲早逝,从小跟着父亲和爷爷一起生活,由于家境贫穷,父亲被迫去外地给地主打工,王扶之也成了一个放牛娃。 王扶之12岁那年,刘志丹正领导着陕北红军在延安一带活动,王扶之看到了这支部队光芒,便萌生了参军的念头。 但是呢,当年的他年龄不够,可最后还是被红军队伍收下了,为什么呢?这主要得益于他的身高。 当时,征兵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年龄,王扶之没敢直接说,反问道:“你看我像多大呢?” 别看王扶之才12岁,但身高却超过了1米6,没等工作人员回话呢,王扶之紧接着又说道:“我17了。” 工作人员比划了一下他的身高,嘴里喃喃道:“还真差不多。” 就这样,王扶之如愿以偿成了一名“红小鬼”,被分到了红二十六军“少共营”,这个部队大多数都是十五岁的年轻人,最大的也就17岁,像王扶之这样12岁的还真不常见。 王扶之参加红军后不久,便立了一个大功。 由于当时武器短缺,主力部队很多战士都没有配枪,王扶之也是一样,起初的战斗都是拿着梭镖。 一次战斗中,王扶之找到机会,绕到了敌人的后边,随后直接把梭镖架到了敌人的脖颈,大喊一声:“缴枪不杀。” 敌人被吓坏了,只好照做,就这样,王扶之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枪。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王扶之表现一次比一次神勇,他也从一名“红小鬼”一路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团长。 建国后,王扶之又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此期间,他从一名团长一路晋升到了115师师长。 由于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1964年,他晋升为了少将军衔,1975年时,他还担任了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军中威望极高。 可是,在外参军数十年,家中老父亲却不知王扶之下落如何,朝鲜战场归国后,王扶之曾回到家乡,当时都发生了什么呢? 1953年5月,王扶之回国,在处理完军中事务后,他向组织请了假,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参军那些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想家,也曾给家里写过信,但从来都没有回音。 在两名警卫员的陪同下,王扶之坐着卡车来到了家乡,由于乡间小路不好走,王扶之干脆步行。 可就在下车之时,王扶之突然发现不远处来了一辆牛车,王扶之走上前去,想要搭个“便车”。 “老乡,您这是要到村里去吗?能不能坐一下你的车进村啊?”王扶之礼貌地问道。 老乡上下打量了一番王扶之,询问道:“我看你一身军装,不同咱老百姓,这是刚从部队回来吗?” 王扶之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老乡听后,却叹了一口气,说:“我有一个娃,很小就去当兵了,这么多年一点信没有……” 王扶之接着问道:“老乡,您孩子叫啥名啊?” 老乡一五一十地回复说:“大名叫王扶之,12岁去当的兵。” 听到这,王扶之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哽咽地说道:“爹,我就是扶之!” 谁也没想到,父子相认,竟然是以这种方式,两人紧紧相拥,泪流满面。 忠孝难两全,为了革命,为了千千万万群众的幸福生活,王扶之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的敬佩。

0 阅读:11
一更历史吖

一更历史吖

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