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尼克松二度访华,提出想亲自为周总理扫墓的想法,而接下来秘书的一番话,让他湿润了眼眶,这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尼克松在1972年有一次访华之旅,这是历史上的一次破冰之旅,访华期间,周总理就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专机来到北京,周总理亲自迎接,两人在机场亲切地握手。 当时的周总理虽然年纪大了,但他身穿一席整洁的中山装,站在那里显得非常精神,美联社报道这一幕称:“这是一个伟大世纪的到来。” 周总理是个注重细节的人,在接下来的宴会上,周总理特意安排乐队演奏了尼克松最喜爱的曲子《美丽的亚美利加》。 国宴上的饭菜也是周总理精心挑选的,有意思的是,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尼克松还学会了使用筷子。 宴会过后,周总理又安排尼克松一行人参观了中国的名胜古迹,在尼克松临行之前,周总理还热情地送给了他几瓶茅台酒。 关于周总理,后来的尼克松也在回忆录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这趟旅途是值得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第二个能够像周恩来这样睿智,逻辑清晰的政治家,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个伟人。” 尼克松在1976年访华时,已经不再担任美国总统了,而我们之所以邀请他来,也是出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考虑。 这年的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着中国派到美国的专机抵达了北京,代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长乔冠华等人进行了迎接。 虽然此刻的尼克松失去了总统身份,但中方对他的接待规格依旧很高,他下榻的地点在18号国宾馆,享受了国宴,这跟他四年前来华的待遇是一样的。 而来到中国后,尼克松还见了一位十分重要的人,她就是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 “我是多么的希望,周总理还能迎接我。”尼克松悲伤地说道。 原来,在尼克松二度访华前的一个月,也就是1976年1月1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 尼克松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同样也陷入了悲痛之中,而1976年他访华,不能再与周总理见面,也成为了他的一大遗憾。 所以,在这期间,尼克松提出,想要亲自为周总理扫墓,然而,他却从秘书那里得到一个消息:“周总理的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洒向天空,因此并没有留下墓地。” 而听到这句话后,尼克松的眼角里涌出了泪水,他对周总理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接下来,尼克松向邓颖超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也让邓颖超泪流满面。 在从秘书那里得知周总理的遗愿后,尼克松语重心长地对邓颖超说道:“你要节哀,周是一个不需要用纪念碑来纪念的人物,他对全球的贡献是伟大的,不管如何,在未来,人类的历史学家都一定会把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书中。” 而邓颖超听到这句话时,更是潸然泪下。 那次访华期间,尼克松询问了秘书很多关于周总理的生活细节,而当他得知周总理每天都保持着18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时,再度落泪了。 在尼克松看来,美国没有一个政客愿意把如此多了精力放在工作上,但周总理做到了,这说明,周总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这样的领导人,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后来,尼克松在记者面前提到了周总理,他说道:“在我人生当中的几十年的公务活动中,所见过无数的政客,其中单单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有一百余人,但是在这些人里,几乎没有一个人在头脑机敏和工作能力方面,能超过周恩来!” 周总理是群众认可的“人民的好总理”,他是共和国事业的开拓者,是时代的丰碑,周总理的名字与日月同辉,流芳百世。
1976年尼克松二度访华,提出想亲自为周总理扫墓的想法,而接下来秘书的一番话,让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本人
2025-01-14 16:43:54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