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小芹菜大作为,桂河芹菜二次生长火爆出圈

新黄河 2025-01-14 18:11:34

在潍坊寿光市稻田镇桂河一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桂河芹菜长势正旺。临近春节,全国各地前来采购桂河芹菜的客户越来越多,市场十分红火。这些看似普通的芹菜,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餐桌上的“香饽饽”,涌入千家万户,拓宽了菜农的致富路,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致富密码。

小芹菜变身“软黄金”,流进农民的“钱袋子”

走进桂河一村村民董林海的大棚,芹菜的清香气息扑面而来,工人们动作娴熟,采收、分拣、入库一气呵成。桂河芹菜的植株高度在80厘米左右,不仅颜值高,而且清香扑鼻。董林海说:“桂河芹菜是一种玻璃脆芹菜,用桂河两岸的水浇灌,施用豆粕等有机肥,种出来的芹菜爽脆可口。”收获后的芹菜经过菜农的精心挑选,储存在地窖进行二次生长,窖藏约60日后,只留下芹菜内部三分之一的菜心。这样,真正的桂河芹菜就“种”好了。

据桂河一村党支部书记董建营介绍,经过古法窖藏工艺的桂河芹菜,历经长达两个多月的二次发育断筋和营养回流,重新生长的芹菜芯叶绿茎黄、鲜嫩酥脆、清香无渣,营养价值更高,现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佳品。

“窖藏后的桂河芹菜价格翻倍,通过几年的推广,桂河芹菜已经打开了销路,销往北京、广州等高端市场。此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客户前来订购,菜农的收入稳步提高。”董建营说。

芹菜茎叶“变废为宝”,菜农收入再提高

虽然窖藏技术让芹菜身价大涨,芹菜芯广受欢迎,但这也意味着每棵芹菜近三分之二的部分将被摘除处理,这让董建营很是心疼,他积极探索能将废弃的芹菜叶、芹菜梗“变废为宝”的方法。

2020年,董建营开始研究芹叶茶的深加工,为了能真正将芹菜叶做成茶,董建营专门跑到日照学习绿茶的制作工艺。为了能最大程度保证芹叶茶的口感和功效,他们聘请了专业制茶的制茶工人,按照绿茶的制作工艺进行代加工,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一片片芹菜叶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桂河芹叶茶”。

“用芹菜叶制作成的茶,茶汤金亮明澈,微微泛碧,入口有一股淡淡的芹香,味道清新,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很受欢迎。”董建营向记者介绍道。芹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将芹菜叶制作成茶、芹菜茎梗制作成芹菜粉和果蔬脆,“变废为宝”提升了芹菜的整体价值的同时,还实现了二次增收。“整颗芹菜全身上下都是宝,都能卖出很好的价钱。”董建营说道。

一棵菜“种”出一条“链”,“芹”能致富路更宽

除了打造推出芹叶茶之外,稻田镇还同步开拓芹菜粉和果蔬脆等深加工产品产业链。为了做大做强芹菜产业,桂河一村党支部创办了专业合作社,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销售渠道,打造冷库窖藏、冷链运输、包装销售全产业链条,与全国多个蔬菜市场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合作社每年销售芹菜2400余吨。

此外,稻田镇高度重视芹菜生产,经常聘请专家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广播电视等形式传授芹菜种植生产技术。2024年,稻田镇结合桂河芹菜产业优势,联合桂河一村、桂河二村、桂河三村、卜家村4个村成立桂河新村党总支,对桂河芹菜进行产业化运营,制定“桂河芹菜”生产技术规程、地标使用管理规则,对桂河芹菜品牌形象进行统一策划设计,进一步擦亮桂河芹菜“金字招牌”。

如今,桂河芹菜种植区域已辐射到30多个村,带动农户3000多户,面积达8000多亩,产品供应遍布国内外市场。在坚持品牌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的同时,稻田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营模式,对桂河芹菜的全产业链进行深开发,实实在在的让农户得实惠、增收益,让桂河芹菜这一品牌在全国打得响、叫得亮。

桂河芹菜已然成为寿光稻田镇的一张靓丽名片。从最初单一的蔬菜种植,发展到涵盖种植、窖藏、深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不仅实现了芹菜价值的最大化,还带动了众多村庄和农户共同发展。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形象,桂河芹菜在国内外市场站稳了脚跟。桂河芹菜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更为稻田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新黄河潍坊频道:李尚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