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杨欣、郭可树
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县城开车前往石朝乡,目光所及一片雾气弥漫,“云上石朝”的广告牌也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告诉前来的客人已置身千米海拔之上。
石朝乡平均海拔超1200米,一年中有近半年阴雨连绵、大雾笼罩。极端的地理气候环境制约着当地交通、产业的发展。十几年前,这里到处是荒山,当地群众仅靠种一点苞谷维持生活。脱贫攻坚期间,石朝乡也被确定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90后”仡佬族妇女黄小燕是石朝乡浪水村人,她的童年很少有关于丰收的记忆。“坡多地少,气候寒冷,种出来的粮食够家人吃就不错了,更不用说存下钱。”黄小燕说。
黄小燕双手布满了老茧,这在家乡的同龄人中并不多见。“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干农活儿才有这样的手。”这双手见证了黄小燕留在家乡的坚持,她尝试过很多方向,比如种土豆、种油菜、养山羊,但都没太大起色。
一次次失败后,黄小燕在2018年开始尝试种植金银花,当时石朝乡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家里有几十亩荒坡地,种不了其它东西。看到身边人种金银花挣到了钱,我就开垦了15亩,尝试种金银花”。
石朝乡的气候与土壤适宜金银花的种植,同时金银花价格稳定、种植简单,这使得黄小燕在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随后的几年里,黄小燕不断开垦荒坡,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亩。如今,30亩的金银花每年能为她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入。
“脱贫后如何继续发展,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石朝乡党委书记申刚说,当地围绕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24年,全乡2.5万亩金银花,采摘150万斤,实现产值630万元。“未来,我们还要延长产业链,尝试更多的金银花深加工产品,让金银花发挥更大的价值。”
曾经石朝乡交通不便,高寒气候是发展的障碍。如今,农村公路四通八达,高山云雾间俨然已成避暑胜地,藏在深谷里的原生态美景成了城里人的“打卡点”。
2022年起,石朝乡开始推进避暑产业,动员群众将闲置民房改造成为民宿,实现在暑期增收。不过,据申刚回忆,最初群众并不认可,仅有两家民宿104张床位,“以前很少有游客来,老百姓看不到希望,也不敢贸然改造”。
为了将石朝乡推广出去,当地成立了专班,在短视频平台推广宣传,并对前来旅游提供一站式服务,“云上石朝”的招牌慢慢响了起来。“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的游客是最多的,都是暑期旅居。”申刚说。
游客越来越多,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2024年以来,石朝乡民宿床位增加到近200张,居住一周以上的游客有600人次。“这是一条好路子,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申刚说。
如今,黄小燕又养了几头猪,农闲时还在镇上做一些零工。靠着勤劳的双手,她和丈夫在县城买了房,手里也有了存款。2025年,他们准备再开垦几十亩荒坡种植金银花,并添置一辆车用来运输。“现在政策好、条件好,只要不闲着,日子肯定越过越好。”黄小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