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震后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力争按时复学复课

上观新闻 2025-01-15 06:52:07

“人都安全吗?”1月7日9点多,看到手机弹出“西藏日喀则发生6.8级地震”的消息,身在上海的张小波立刻打电话给校长助理拉平了解情况。

张小波是上海市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领队、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

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处于返沪休假中的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拉孜县分管教育条线的副县长李贇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排查县城内1所中学、11所小学以及三四十所幼儿园师生的人身安全。

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定日县教育局副局长、定日第二初级中学校长汪海鲸挂了电话就开始订票。

几乎所有的援藏干部都在一两天内赶回了日喀则。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是上海对口援建的学校,中高考成绩都在自治区内名列前茅。此外,上海对口支援的五县中,均有各区派出的师资力量。此次地震发生后,灾区学生的救助情况也一直牵动着援藏教师的心。

如何尽可能减少地震对学生的心理创伤、确保春季顺利复学复课,成了上海援藏干部们的心头大事之一。

地震中的高三毕业班

“当时我正在背书,突然,地面开始晃动,书桌上的杯子都倒了,砸碎在地上。”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高三学生旦增罗布回忆着一个星期前的定日6.8级地震,至今心有余悸,“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地震,有点晃,头很晕。”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高三学生总计334人。根据日喀则市教育局统一安排,高三年级的学生比其它年级放假时间晚,原定于1月9日才放寒假。地震袭来时,这些毕业班的学生正准备上当天9点20分的第一节课。反应快的学生立刻跑出教室,还有的学生抱着头蹲在课桌下。旦增罗布愣了几秒,和同学一起跑到墙角半蹲下来。老师们立刻引导学生们疏散到教学楼外的空地上。校长助理拉平清点过各班人数后,将学生们带到操场集合。

几分钟后,高三6个班班主任的手机铃声开始响个不停。“老师,我的小孩在吗?安全吗?”电话的另一端是焦急的家长,他们有人就身处震中,跑出来后第一时间就想确认孩子的安全。

比家长更早打来电话的是张小波。

得到师生都安全的回复后,他心定了些,接着问:“外面冷不冷?学生衣服穿得厚吗?”

了解完大致情况后,张小波立刻与教职工开起线上会议,讨论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停课安排、用餐注意事项、晚上住宿调整、学生心理辅导等。

“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沉着冷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纾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张小波在电话中强调。会议一结束,他就订了机票,返回日喀则。

李贇峰也在准备行李。他迫切想知道的情况很快汇集上来。“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去年12月中旬开始放寒假,所以没有在校学生伤亡。地震对教育口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屋建筑损坏,拉孜县11个乡镇中有5个乡镇在这次地震中受损严重,这5个乡镇的学校也是受损最重的。”

走访有心理需求的家庭

旦增罗布记得,那天太阳落山后气温快速下降,学生们在一楼教室集合。晚上7点到11点半本是他们晚自习的时间,班主任将班长叫了出去,等班长回来时,手上满满当当地拎着酥油茶、甜茶和点心。

“没想到老师还给我们买了宵夜吃,那天过得很特别。”旦增罗布回忆。班主任在一旁默默观察,看到情绪低落、话比较少的学生,就把他们叫到教室外,询问情况、安抚情绪。据老师们事后了解,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高中部有20多位学生家中房屋倒塌,90多户人家房屋被测定为“危房”。

当晚,高三的宿舍从原本的高层换到了一楼,10位男老师坐在宿舍一楼的大厅值班,并向学生反复强调,“晚上睡觉不要脱衣服”。“半夜有学生大喊‘有震感’,所有人就跟着跑到外面,站了一会儿再回去,可能是心理上感到不安全。”拉平回忆。第二天晚饭前,所有高三学生都被家长接回了家。出于安全考量,除了值班人员,教职工也都撤离了学校。

1月9日凌晨1点半,张小波抵达日喀则市。据他了解,受灾各县中,有多所学校校舍严重受损,也有不少学校校舍经历地震出现多处裂缝。如何安置并安抚这些受灾学校的学生,成为教育力量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

他迅速与上海市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联络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团队,培训各个县的教职工志愿者,根据当地受灾情况,走访可能有心理需求的家庭。

“曲洛乡有个家庭,母亲在地震中去世了,父亲受伤,还有四个孩子。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是志愿者,培训过后就去家访了。”张小波说。

1月9日赶回拉孜后,李贇峰就立即赶往受灾最重的芒普乡中心小学、拉孜中学、拉孜完全小学、锡钦乡中心小学等几所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拉孜完全小学建筑楼梯出现了断裂。现在已经组织了相应力量对房屋进行检测,我们也会根据检测结果设置不同的预案。”李贇峰说。

从“无序”走向“有序”

震后第三天,汪海鲸抵达了受灾最重地区之一的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的灾民安置点。他看到,孩子们正在帐篷后的一块空地上踢足球,不时还有欢声笑语传来,一直悬着的心才稍微安稳了些。

“我们做教育最重要的肯定是要跟孩子接触。你不跟孩子接触,是不能真正了解孩子们震后的心理状态的。”汪海鲸说。

两个小学女生带着一个还在读幼儿园的女孩围拢过来,她们对汪海鲸身上背着的单反相机感到新奇。“我就让她们带着我走一走,我跟她们聊聊、拍拍照片。”汪海鲸说。

“其实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经历了这么大的灾难之后,心理上都会产生一些波动,甚至是应激反应,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震后的孩子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汪海鲸告诉记者。

之后,他打算借助社会力量,通过运动、绘画等心理疗愈的方式来疏导孩子们的情绪。看到孩子们能够很快适应安置点的饭菜,甚至参与物资领取,他由衷地觉得孩子们的生活正在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日喀则全市学校预计在3月4日开学。李贇峰介绍,关于学生复课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对于建筑损毁严重的学校,未来将以“网课”形式教学;受损程度较轻、经过评估没有危险的学校建筑,在修缮后将继续使用,学生能够返校上课;对于暂时没有复课条件的学校,学生还可以采取“借校上课”的形式复课;对于幼儿园等学前教育,则以家校互动的形式暂时安排居家复课。

“我们计划在开学后对所有学生进行以防灾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此外,还将安排专业力量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李贇峰说。

开学之前,张小波计划对受灾学生进行家访,了解他们住在帐篷和板房里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我们要精准调研,摸清楚受灾情况,后续会以点对点帮扶的形式,解决这些家庭的迫切需求”,张小波补充。由于部分学校可能来不及在开学前完成修缮重建,还需要准备其他方案来安置这些学生,让他们同样能够如期开学。

1月14日,旦增罗布和往常一样,将一周的寒假作业写好后,拍照上传至微信群和钉钉群,供老师检查。还有5个月不到,他就要高考了。“我想做警察,比较喜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我还挺有信心的。”说话时有些羞涩的他,语气变得坚定。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