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代表、委员聚焦贵阳贵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多彩贵州网 2025-01-15 14:55:33

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之举,是全方位扩大需求的主抓手,是抢抓机遇的主载体,是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主战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贵阳要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全力以赴抓产业、强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结合工作实际,从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招引特色企业等多方面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言。

这一年,工业成为贵阳贵安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引擎、最大亮点

2024年,贵阳贵安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3533产业集群目标,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条、抓园区建设、抓要素保障、抓生态环保,工业成为贵阳贵安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引擎、最大亮点。

抓主导产业。坚持“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强工业聚焦强制造业,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集中精力、持续用力狠抓“六大重点产业”。

抓龙头企业。坚持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带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推动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体系。

抓产业链条。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加快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8个,建成航天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一期)、集隽半导体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超过28%。

抓园区建设。云岩产业园、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花溪工业园、观山湖现代制造产业园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深贵产业园升格为省级园区,开发区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92%。

2024年,贵阳贵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对全省汽车制造业的贡献率达92%以上。

这一年,项目成为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牛鼻子、硬支撑

2024年,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投资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提高投资效益的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个聚焦”“三张清单”工作法,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项目“谋、投、建、管、用”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项目成为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牛鼻子、硬支撑。

抓“谋”。坚持“五个聚焦”,精准谋划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

抓“投”。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形成更多工程量、实物量、投资量。紧盯政府投,坚持“先评估、后决策”,每年安排1.5亿元(贵阳市1亿元、贵安新区0.5亿元)项目前期经费,支持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政府投资项目优质、高效、规范建设。

抓“建”。对用地、环评等手续实行“并联办”“帮代办”“容缺办”“承诺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355个工作日压缩到44个工作日内。2024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创十年新高。

抓“管”。围绕进度、质量、安全,创新建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用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一个平台、多个系统、一套标准”的数字监管体系,高效提升项目规范化、精细化、数智化管理水平。

抓“用”。建立完善投转固相关工作机制,围绕投资规模大、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全面审计,健全重大项目后评价制度,有效发挥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一年,大力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产业招商成效明显

2024年,贵阳贵安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大招商的工作部署,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大抓招商、抓大招商”,聚焦“招多少、谁来招、招什么、怎么招、招得怎么样”,大力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招多少”,贵阳贵安紧盯产业招商目标,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招商实际、基础条件,将“2024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980亿元”的目标,量化分解到贵安新区、10个区(市、县)、4个国家级开发区。紧盯工业招商目标,突出开发区工业招商主战场作用,将“2024年新增工业到位资金550亿元”的目标,量化分解到各开发区。

聚焦“谁来招”,贵阳贵安坚持责任导向,发挥领导、开发区、驻外办事(联络)处、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商(协)会“六大主体”作用,形成招商合力。

聚焦“招什么”,贵阳贵安坚持产业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招引一批优强企业、优质项目。

聚焦“怎么招”,贵阳贵阳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产业链招商、算力招商、基金招商、厂房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持续掀起招商热潮。

聚焦“招得怎么样”,贵阳贵安坚持结果导向,强化实统、实招、实落、实考“四实”,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

2024年,贵阳贵安产业招商成效明显。新引进落地惠科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聚力生精细磷化工循环产业园等项目820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100亿元;新培育总部企业25个,新增亿元税收商务楼宇10栋。

市人大代表、贵州省北斗星防灾应用大数据创新中心主任周晓刚:

推动北斗时空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作为大数据和北斗产业领域的工作者,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我先后提出了《关于支持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建议》,对扩展北斗行业应用,促进行业生态建设,推动北斗和科技型企业落地贵阳贵安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人大建议的有效转化,我们牵头组建了包含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30位北斗领域的专家智库,组建了涵盖北斗产业链上下游的5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创新生态,组织生态企业开展了5个行业的北斗示范应用,推动了两项北斗地方技术标准立项工作,组织了60余名大学生到北斗生态企业完成实习实训工作,参与承办、协办了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届数博会与北斗有关的主题论坛活动,协助落地北斗相关企业6家,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市两会,我提了《关于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更好赋能千行百业的建议》,内容包括加强北斗高精度应用场景谋划,为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提供助力等。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北斗应用领域正处于市场化、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将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我们将聚焦北斗时空大数据服务,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北斗时空大数据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应用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时空大数据支撑。

市政协委员、民建贵阳市委秘书长童笛:

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西迁机遇

加快构建具有贵阳贵安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2023年12月明确贵阳市为贵州省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转移试点,试点工业集聚区范围共75.64平方公里,承接资源充足。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作用,既是政府引导的结果,也是企业自主选择的结果,更是市场长期竞争的结果。

目前,全市工信领域有254家技术创新体系构成单位,有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企业。《贵州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贵阳市营商环境分数为93.52,已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

在针对这一领域展开调研工作后,我发现,贵阳贵安在抢抓这一机遇,加快构建自身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产业配套水平有待提升,创新生态不够健全和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等一系列挑战。通过调研思考,最终形成《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西迁机遇加快构建具有贵阳贵安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我代表民建贵阳市委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从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吸引外部企业入驻,制定检测标准等方面,提出全方位提升贵阳贵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配套水平;从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专业化的中试小试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完善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从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监督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贵阳贵安必定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市人大代表、贵州一品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江:

立足本行业积极参与银发经济

从自身所处的医药零售行业来说,过去的两年也面临了不少新的挑战,不少药品零售门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客流量、客单量都在减少,有人说药店业正身处“至暗时刻”,但其实“危”中也带着“机”。

对于大多数药店来说,老年人是相当重要的客群。我认为,从抓产业方面来说,基于国民需求和发展前景,医药企业提前布局“银发经济”成为一种必然,该产业具备长达数十年清晰、稳定的成长逻辑和行业红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2%,整体迈入深度老龄化,局部出现超老龄化。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约7万亿元,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不断变迁的人口结构、消费习惯、健康观念等种种因素,其中都蕴含着零售药店转型、布局的方向。只有提前准备,才能更好地迎接机遇,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开展了居家照顾的养老服务并在门店设立慢病管理中心,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开展健康监测、药箱整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上门服务,打造顾客身边的专业健康管理顾问。

药店如何更好服务周边老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要从传统的“零售”模式转换观念变为“服务”。据我所知,不少药品零售企业也针对老年人群做出了特定的服务调整。银发经济是范围很大的产业链,零售药店如何从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是我们今后要思考的方向。这次市两会,我也带来了相关的建议和思考,希望在做大做强银发经济方面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市政协委员,息烽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邹华军:

加强招引扶持做大化学药产业

作为来自特邀界别的委员,我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支持贵阳市化学药原料基地建设中试基地的建议》,目的在于发挥息烽县省级化工园区的比较优势,为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作出贵阳贡献。

我建议,加强主体招引扶持。市级各部门牵线搭桥,引进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帮助建设中试基地;大力招引培育化学原料药企业,做大我市化学药产业,增加中试需求;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化学药原料基地中试基地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和贷款利率。

加快人才开发培育。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中试基地扮演着连接科研成果与市场的关键角色,拥有一支“前端懂技术、后端懂市场”的专业运营团队,是推动中试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化学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化学药研发和中试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运营能力;优化人才待遇保障。制定优惠政策,落实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化学药专业人才和中试基地运营人才到贵阳市参与中试基地建设。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出台化学药原料基地中试基地建设专项政策,明确中试基地的建设标准、管理规范、扶持政策等,为中试基地的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对与中试基地合作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市工投公司:

聚焦重点项目抓产业

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近年来,贵阳市工投公司党委聚集产业,突出大抓产业、抓大产业,主攻工业,紧扣公司的“一核三驱”(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工业要素保障、存量土地盘活、资产转型发展为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先进制造业,聚焦轮胎制造、铝压延加工和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谋划和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市工投公司已连续3年工业板块营收占比保持在90%以上,成为贵阳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撑之一。

作为贵阳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制造业类别之一,铝及铝加工产业是推动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市工投公司聚焦铝及铝加工产业,树立产业链思维,持续推进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支持贵铝新材料公司先后实施了年产15万吨铸轧板带产能、再生铝、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等重大项目,构建绿色循环铝产业链,促进铝产业集群成势。

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是贵阳市着力打造“强省会”行动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核心项目,也是我省进军高端制造业的重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7亿元,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包装、热传输材料、电力电子、建筑和家用等领域。

目前,贵铝新材料公司围绕循环经济和铝精深加工两条主线,推进铝产业高端补链、中端延链、整体强链,已逐步形成两大生产基地、五个制造中心的生产格局。2024年,贵铝新材料公司荣获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工投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新型工业化狠抓工业目标、工业要素、工业项目、工业企业、工业产业、工业园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全力以赴助推“强省会”。(记者庭静王芳张梅王涛万露梅杨林国/文石照昌/图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