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公募试水ETF成效初现
近期,ETF赛道迎来了以银行系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新一批入局者。
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兴业上证180ETF首发规模双双超10亿元的亮眼成绩,让市场看到了银行系公募发展ETF及指数业务的决心。
全市场首只通用航空主题ETF——永赢通用航空ETF也为银行系公募未来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思路。
(澎湃新闻)
沪深300ETF资金回流
预示着跨年行情启动?
近期沪深300ETF资金明显回流,中证A500ETF也没有净流出!两只规模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指数标的,份额出现了这般回暖现象,短线行情需要特别担忧吗?
至少,大盘指数是能稳住的,不过,板块结构化依然严重!所以,跨年行情能不能有收获,不取决于组合的“核心”配置(沪深300、A500等大市值指数),而取决于“卫星”配置(行业/主题指数)!
(养基司令)
回调布局机会!机器人ETF基金(562360)日前成交额达6364万元,过去10个交易日获得1432万元资金净流入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市场热度较高,过去1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1891万元。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跟踪的中证机器人指数与万得人形机器人指数的成份股重合度为48%,除了人形机器人以外还覆盖一些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系统集成商,整体把握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工业机器人迭代升级的趋势。
(界面新闻)
公募鏖战ETF
自2004年12月30日首只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诞生以来,中国ETF已走过20年。2024年,中国ETF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被动基金持股规模首次超越主动基金,全市场ETF数量突破千只,超八成为股票ETF,资产规模合计超过3.7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资产管理工具化时代已然来临。
与此同时,抽离了主动基金“精选个股”“明星经理”的标签后,ETF同质化泛滥,难以辨识。一方面,基金公司围绕ETF打起价格战,越来越多的产品将费用下调至行业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低费率回报与高成本投入也让业内人士直呼“太卷”。
(读数一帜)
大分化!首尾ETF相差十多点
这两类完全修复!
年暴击之后,A股迎来修复。
没有牛的情况下,主题选择上的容错率很低。
像机器人、科创(芯片)这样还能反复活跃的中期主题,其实占不到一成,它们背后也是更新、全球共振更强的产业因素,资金不足只能聚焦。
而调整中,高位主题、弹性主题受到流动性衰竭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业绩窗口。
而红利、国企类避险失灵,也让我们放低对蓝筹主题的中期预期,而同时对于机器人、低空等新兴科技产业的预期相应调高,在弱势周期资金的选择更有说服力了。
而自身逻辑不显著的比如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主题,还是继续跟着市场水位上下,等待年报后的预期重估。
(木鱼ETF)
小摩:替代加密货币ETF
一旦获批将吸金140亿美元
Solana与XRP成焦点
摩根大通分析师估计,如果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批准,一批持有替代加密货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可能会吸引高达14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银行的分析师预测,拟议中的SolanaETF将在6到12个月内吸引30亿至60亿美元的资金,而XRP基金将在同一时间段内吸引40亿至80亿美元的资金。
为了得出这一预测,摩根大通研究了现有现货加密货币ETF的所谓采用率。在分析时,比特币基金持有约1080亿美元的资产,约占该代币市值的6%。这些基金恰好在一年前进入市场。以太币ETF自六个月前推出以来已筹集了120亿美元,渗透率为该代币市值的3%。
(新浪财经)
大涨后的中概互联怎么看?
最近的港股,活脱脱地走成了A股的“先行指标”,其总是优先于A股上涨或者回调,比如在历经作日大涨后今天,截至10点28分,恒生指数已经翻红,上证也开始了上攻。
这说明了一点:港股当前的定价逻辑已经与A股逐渐趋于一致。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往震荡往复、受外资较大掣肘的中概股,在2025年可能会迎来一波趋势性行情。
(金融界)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转自:资本圈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