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名市民旁听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大家都听出了哪些“门道”?

上观新闻 2025-01-16 07:16:32

1月15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51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齐聚一堂,认真旁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此次市民代表队伍人员构成丰富,从“60后”到“00后”,从民警、律师到居村干部,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

“亲切”“自豪”,这是旁听市民王荣荣最大的感触。她是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院长,过去一年里,她深度参与了增加养老床位及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等工作。“作为从业者、亲历者,听到龚正市长在总结2024年养老工作时感到非常自豪,觉得自己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特别欣慰,备受鼓舞。”

嘉定区真新街道养老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宇关注报告提到的增加养老床位、设立长者食堂,以及推进“养老院+互联网医院”等。陈宇认为,这些民生实事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旁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天舒很激动。他告诉记者,此前有幸参与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干部代表座谈会,就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建议。“今天报告提出2025年工作目标,不论是养老服务,还是强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能力、在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都给出积极正向的信号,给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

焦秀萍是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优抚干部,作为社区工作者,在旁听政府工作报告时,她特别关注民生改善和“两旧一村”改造等内容。“今年上海还要全面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及以下房屋改造,步伐更快、决心更强,让我真切感到这座城市对人民的关怀。”

上海中环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经理朱梁钧曾完整参与过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的改造项目。在旁听过程中,他印象最深的是报告提出要“深入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完善成本管控机制”。他坦言,“城中村”改造项目一般会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但以往的项目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和政府财政投入,而改造完成后能实现自身盈利的项目却相对有限。“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参与者,一套更完善的成本管控机制,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时担子更轻、步子更大。”

浦东浦兴路派出所“00后”民警戴泓宣是旁听市民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身为社区民警,他最关注社会治理,并表示“会立足社区公安的本职岗位,继续担负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

市民旁听人代会制度在上海已经实施多年,架起了一座人大与市民沟通的桥梁。记者了解到,这些市民除了旁听开幕式,还会旁听第二次全体会议和闭幕会。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