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展人工智能优势突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16 07:32:28

本报记者张宇李祺瑶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亮相,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训练基地落户,人形机器人变身“北京人”……过去一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取得众多亮眼成绩。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畅所欲言,描绘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新惊喜。

推动AI“遍地开花”

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鼓励医疗、教育、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何实现这些美好规划?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委员们各有见解。

“北京大模型发展优势突出,应用场景丰富。”来自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说,北京具备率先实现大模型应用繁荣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样来自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北京当下正在着力提升人工智能基础研发能力,全面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生态,研发能力和产业生态都领跑全国。”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深耕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在多语言理解翻译、混合模态复杂语义抽取,以及多智能体应用等关键领域的权威评测中,均位居全球前列。”王磊以他所在的企业举例,2024年,该公司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超40个行业场景中深度应用,成功打通技术与产业的转化通道。其中,该公司和北京银行共同搭建的“金融智能决策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已在北京银行及多家金融机构全面铺开,近万名信贷从业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信贷报告编写流程为例,以往人工至少需要3天完成,现在可压缩至半天,提升了贷款审批效率和资金流转速度。我们期待更多行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速发展。”他说。

让大模型走进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北京已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这些听上去高大上的大模型,正悄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王仲远说,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国内最早投入大模型研发的机构之一,也是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我们正在研发的一个大模型,聚焦生物计算方面,能够应用于生命分子建模、蛋白质结构预测等。”

更直白地说,这款大模型将给患者带来希望。王仲远解释,以往,一款新药从研发到最终上市要遵循“双十定律”,即要耗费十年时间和十亿美元的投资,“我们研发的大模型就有可能极大压缩新药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来自特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香港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及联席行政总裁曾安业说,运用适当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可以提升医疗质量,“例如,引入人工智能分析胸部X光片的辅助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及诊断。”

厚植AI人才沃土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升级,需要培养大量高端专业人才。”来自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鹏认为,应健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联合培养高精尖人才,建立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人工智能人才的“特区”。

王仲远也认为,应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鼓励人工智能人才“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行业创新应用项目等。“我们研究院有200名左右的全职科研人员,60%是博士,30%有海外教育背景和海外从业经验。”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筑牢首都人才竞争优势’‘实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支持专项’,这与我们研究院的‘青年人挑大梁’计划不谋而合。”王仲远说,该院科研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在工作上,不论资排辈,倡导‘代表作’文化。”

“北京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成长沃土。”张鹏同样看重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探索中国特色大模型的发展之路上,北京应参考国际先进模式,支持央企国企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模型公司形成生态合作复合体,借助产业场景和自主创新技术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等深度结合,打造垂直领域‘能、算、模、数’多位一体的产业示范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