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方凌晨
近年来,监管趋严态势不减,私募基金行业加快出清。
1月14日,侨城(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金华天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景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今年以来,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53家,其中,47家私募机构“主动离场”,占比近九成。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官网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月15日,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53家,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1家,数量增长超一倍。从注销类型来看,“主动注销”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最多,达47家,占比为88.68%;“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注销”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别为5家和1家。
对于多家私募机构选择“主动离场”,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卜益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私募基金行业监管趋严已成趋势,这也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同时,经过快速发展之后,私募基金行业进入到存量博弈阶段,竞争日益加剧。”
在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看来,相较于头部私募机构,中小私募机构生存压力更大,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私募机构选择“主动离场”。
中基协官网显示,自2019年以来,每年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均在1000家以上。2022年和2023年注销数量迎来小高潮。其中,2022年全年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210家;2023年全年累计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更是达到2537家,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有所回落,达1501家。
付建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动态退出,有利于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一些不良私募机构的退出,有利于减少行业违法违规行为,能够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这也有助于防范和化解私募基金行业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卜益力认为,劣质私募机构的出局,有利于提升私募基金行业整体质量,同时也会带动市场资源朝着优质私募机构倾斜,让优质私募机构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从长远看,私募机构动态出清有助于带动行业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今年以来,中基协公布了对6家私募机构及相关从业者的14份纪律处分决定书,主要涉及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两大方面问题。信息披露方面,包括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项变更信息,如私募机构未及时填报并更新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有关信息、未就关联交易事项进行披露等;投资者保护方面,包括未对投资者进行合格投资者认定、投资者风险测评不规范、冷静期回访不规范、未妥善保存个别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材料等。
在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的背景下,存量私募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卜益力认为,未来私募机构及其从业者应该从加强合规意识、完善内部机制、提升透明度、优化业务流程、积极参与行业自律活动、重视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持续改进。
“私募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严格执行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不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此外,私募机构应主动提升专业投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付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