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政协委员许梦:强化品牌塑造与文化赋能打造龙江“网红美食”新名片

中国新闻网 2025-01-16 10:52:25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15日电(记者刘锡菊)“大力助推本土食品成为网红爆品,不仅能为食品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拓展广阔市场空间,更是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传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深远意义。”在黑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佳木斯日报编委许梦提出,应充分利用龙江农产品优势,通过品牌塑造、科技研发、网络营销以及线下互动体验等多元手段,深度挖掘龙江本土食品市场潜力,全力打造网红爆款美食,助力传播龙江地域文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许梦表示,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本土食品。五常大米、抚远大马哈鱼、桦南紫苏……然而,一些网红爆品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24年全国食品类网红食品的销售额为134亿元,部分热门单品年销售额可达数亿元甚至更高,然而,黑龙江省本土食品除受“尔滨”带动的红肠、大列巴异军突起外,在主流电商平台上搜索“网红零食”,来自黑龙江的产品占比不足5%,销售额更是远远落后于一些南方省份。

为此,许梦建议,强化品牌塑造与文化赋能。黑龙江本土食品承载着东北民俗风情、边疆开拓历史等丰富文化内涵,挖掘食品背后故事,如哈尔滨红肠百年传承、乌苏里江大马哈鱼的历史底蕴,及在中国每三十碗米饭中,就有一碗来自于“绿色米都”建三江……赋予产品情感价值,邀请网红主播深入五常、建三江现场直播插秧、收割、煮饭全过程,推介黑龙江大米,提升产品可信度与消费者购买欲。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食品研发中心,挖掘黑龙江特色食材新价值,开发迎合市场潮流的新品。如利用黑龙江冷水鱼资源,研发即食鱼肉零食、鱼肉胶原蛋白保健品;以粗粮为原料,开发低糖、低脂、高膳食纤维的休闲食品,满足健康消费趋势。

抱团取暖集中发力。以“黑龙江味道”为主题,设计统一标识,打造地域食品品牌集群,规划建设黑龙江本土食品产业园区,集聚食品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上下游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引进外部电商精英团队,给予人才补贴、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带来前沿运营理念与实操经验;联合高校、电商培训机构,开设“黑龙江本土食品电商特训班”,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推介家乡美食,缓解就业压力。

打造体验式营销。在哈尔滨等旅游城市及主要客源地城市建设黑龙江食品文化体验店,集产品展示、美食制作体验、文化宣讲于一体。游客在店内不仅能品尝、购买特色食品,还能亲手参与红肠制作、朝鲜族泡菜腌制等过程,沉浸式感受黑龙江饮食文化魅力,辐射更广泛消费人群。

线上线下充分互动。联合电商平台举办“龙江美食节”专属促销活动,邀请网红、美食博主参与,展示食品制作过程、产地风光,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利用短视频平台,发起美食挑战、创意吃法等话题,引导全民参与。例如,“黑龙江大米创意料理大赛”,激发用户创作热情,吸引流量关注。利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发起话题挑战、美食打卡等互动活动。

细分消费群体。推出面向年轻白领的“精致龙江小食”系列,主打便捷、健康、新奇。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小包装、低糖、低脂的黑龙江特色坚果、谷物制品等休闲食品,主打“营养轻食”概念;面向中老年消费群体,强化传统食品如蜂蜜、鹿产品等的养生功效宣传,以“东北滋补瑰宝”形象切入市场,满足不同需求层次,提高品牌吸引力。

搭建直播基地及物流配送。搭建集中式的的直播基地,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物流配送优化上要整合物流资源,建设食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降低物流成本。与顺丰、京东冷链等专业物流企业合作,实现省内24小时达、省外主要城市48小时达,保障生鲜、低温乳制品等产品配送时效,确保消费者能及时品尝到新鲜美味的黑龙江食品。

严格质量管控。建立黑龙江本土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涵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全流程,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安全可靠。引入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地环境、农事操作、检测报告等,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做好官方的宣传引导。政府利用对外宣传窗口,如黑龙江省旅游宣传片、招商推介会等,融入本土食品元素,宣传黑龙江美食文化;在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黑龙江美食展示区、体验店,让过往旅客直观感受黑龙江美食魅力,扩大品牌传播范围。(完)

0 阅读:2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梳理天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