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走向世界|“隐”在大山,湖南网红手艺人打造“中国式浪漫”

潇湘晨报 2025-01-16 11:05:20

2025年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长沙开幕,省长毛伟明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湖南文化走向世界”计划,要让三湘四水成为令人向往的心灵之约。

湖南文化如何让世界看见?

在湖南,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隐”在大山,复刻还原非遗传统技艺,以“守艺人”“归乡人”的身份,打造“中国的奢侈品”,制作成短视频,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获取大流量。他们不仅唤醒人们的童年记忆,挽救濒临失传的手艺,还将“中国式浪漫”向世界传播。

扎根湖南大山,用手艺打造上亿流量

第一次、二次……五次,45天,柴烧窑里复刻的建盏工艺仍宣告失败。向清标、向宏俊叔侄还未放弃,他们再次走入书房,在古籍中翻找对应的工艺和细节。这种失败和不放弃成了他们这两年的日常。

从2023年4月起,湘西古丈县断龙山镇梅塔村的向清标、向宏俊叔侄以“山白”的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爆火。2024年非遗抖音数据报告中,抖音上共有1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非遗老技艺迎来年轻新匠人。这些“新匠人”里,山白成为精美复刻非遗传统工艺赛道的“顶流”。

山白的名字来自“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这是一个扎根大山的团队,起初是叔叔、侄儿、婶婶的组合,“00后”向宏俊日常出镜,他的“90后”叔叔向清标是总策划兼拍摄、剪辑等,而婶婶龙玲玲负责一切对外事务。之后,同为“90后”的龙山县杨大师作为道具老师加入山白团队。他们“隐”在湘西大山里,沉浸式复刻还原湖南及其他地方的非遗技艺。一年零九个月,他们仅用48条视频,收获全网三千多万粉丝。其中19条视频突破上亿播放量,徽墨那一期在抖音的播放量4.4亿,单条点赞1127.9万次。

山白给自己的标签是“归乡人”。叔叔向清标大专毕业后,在上海一家汽修店工作了4年。回乡后,爱好摄影的他曾在电商平台工作过,并先后参与过“彭南科”“谢小琥”“向青山说古丈”“乡间小窝”“腊肉小王子”等多个湘西本土自媒体账号的拍摄和运营。在当地,他有个外号“网红制造机”。侄子向宏俊考公失利后回乡,他便“借”了侄子,一起复刻还原古法手工艺,拍摄短视频,于是“一点就通”的向宏俊成为山白的“门面”。

武陵山脉腹地的湘西州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湖湘文化的宝藏地。全州现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30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8项、省级111项、州级247项、县级922项。土生土长的山白从这些文化积淀中找到灵感,做出湘西本地的马儿板凳、枝枝盆、竹锅刷等。2023年4月,他们发布第一条视频——湘西竹锅刷,反响平平,此后连续发布10余条视频,仍然没达到预期。转机在3个月后,叔侄俩耗时500多天复刻出“一两黄金一两墨”的徽墨,拍摄成5分58秒的视频。徽墨视频发布直接引爆全网,截至目前,已经收获4.4亿流量。山白成为复刻还原非遗传统手工艺赛道的“黑马”,他们复刻的徽墨也被网友评为“中国的奢侈品”。当看到这个播放量时,山白团队的成员兴奋地在院子里转了200圈。至此之后,他们的内容转向复刻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选题包含湘西手工类、古代美妆类、笔墨纸砚系列等。

从古籍里还原手艺,“中国式浪漫”走向世界

和其他有师父指导的“博主”不同,山白的师父都是“古籍”。他们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中挑选自己能复刻的手艺,下载相关论文,再通过各类书籍对照确定工艺细节。他们在《齐民要术》中学会了制作胭脂必经的“杀花”工序,从《天工开物》中找到了制作古法竹纸的方法,根据其“乃服”卷中的治丝、调丝,用“腰式机”完成织布的全过程……叔侄俩分工明确,向清标负责钻研技艺,向宏俊实操,每一项非遗技艺,他们要经过无数次实验求证,像搞科研般力求每个细节都有出处。“向清标是‘完美主义者’,即便非遗手艺通过实验成功了,一个小细节没有出处,他认为这条视频就是废片。”婶婶龙玲玲说,复制非遗技艺很难,山白团队几乎每条视频的成本都是三四万元以上,目前是“负债”在复刻还原非遗技艺。

除却实验的材料成本,时间及试错成本更高。他们做龙泉印泥,为获得制印泥的藕丝,4天时间才从500斤藕梗中抽出了不到1钱藕丝;用苎麻做湖南夏布,连续失败8次,经常熬大夜去调整温湿度保证麻线的韧性;做“爆火”的徽墨,耗费一年半时间,失败几百次,他们弄错了时间,在闷热的七月靠着开空调控温使得墨成型……

在与村庄隔绝的小木屋里,山白沉浸式捣鼓的各种技艺被越来越多人看见。他们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共创活字印刷术,与相关平台一起做千年古琴九霄环佩。2024年3月,山白将“活字印刷”、“木版年画”相关视频短片捐赠给中国印刷博物馆,用于博物馆展陈视频资料向观众展示。他们还将相关的内容推向海外平台,让更多人看见湖湘文化的精彩。山白说,他们想用古法还原“非遗”技艺,展现中国非遗传统文化的浪漫所在,以匠人情怀,守护时代梦想。

同在古丈大山里造“中国式浪漫”的还有彭南科。这位耳顺之年的“大叔”给自己的标签是“守艺人”。他是从教师、记者转型企业家,再走上还原古法工艺短视频赛道。如今,坐拥千万级粉丝的他被网友推为“不敢催更”的大V。从2022年6月发布榨菜籽油视频开始,他一直复刻还原“非遗”。在他发布的113条视频里,缫丝织布,打铁碾磨,酿酒炒茶,他用手艺造出生活美学。在他的视频里,手工织布,从采棉到上机,大小72道工序;一只湘西苗银杯,需千锤百炼;一碗湖南剁辣椒,要经历春夏秋三季;柴烧建盏,呕心沥血一个月,烧出来两只成品……短短五分钟视频,需100多天调研和学习,再经过时间打磨,方能成片。为了更好地复“huo”古法手艺,他和团队走出大山,去安徽、中山、四川甘孜、西藏芒康、左贡等学习,把范围扩大持续创作。他说还原古法手艺这条路,他此生都难完成。如今,他将湘西大山里的院子搬到长沙,打造“南科院子”,一边坚持复刻非遗技艺,一边做匠人访谈,他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当中,把文化传播这件事认真做下去。”

潇湘晨报记者伍婷婷

0 阅读:4
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

创刊于2001年,现为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