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暖心民政绘就百姓幸福底色

新浪财经 2025-01-16 13:17:58

转自:民政微语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逐步优化、儿童福利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拓展,一项项有力举措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民政部门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积极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物质+服务”:

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韦爷爷,您这个月的特困补贴1105元已经打到卡上了,请注意查收。”2024年12月15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山街道大圣社区党委书记赵宗琴和网格员侯玉琴到特困人员韦朝清家里走访,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

“现在的救助政策真是太好了,不但每月按时给我发补贴,而且看病有报销,9月我摔伤住院花了5万多元,结算时个人只花了500多元。”韦朝清笑着说。

聊天过程中,赵宗琴了解到,自从上次摔伤后,韦朝清一直想要一个便于歇脚的板凳拐杖。入户探访结束后,她第一时间来到社区医院,询问有没有类似的多功能拐杖。

第二天,赵宗琴又一次敲开了韦朝清的家门,送上了板凳拐杖。“赵书记,这就是我想要的那款,给您添麻烦了!感谢民政部门的好政策,感谢社区的贴心服务。”韦朝清拉着赵宗琴的手激动地说。

对韦朝清的救助帮扶,是芜湖市社会救助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救助温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芜湖市民政局印发《芜湖市构建“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改革方案》,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由传统的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多维救助转变,着力打造“救助芜优”品牌,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多元化救助服务。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993万余元用于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有效满足了困难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嵌入式养老:

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

“咚咚咚……”每天早上8点,镜湖区赭山中路智慧颐养中心工作人员后开英都会准时敲响新都花园小区居民蒋正兰的家门。

“蒋奶奶每天都是笑着开门,然后由我们护送到颐养中心。奶奶特别喜欢回忆往事,还会分享一些她的趣事,一路上充满了温馨与欢乐。”后开英说。

赭山中路智慧颐养中心地处老城区,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配建有长期和短期托养床位。中心充分发挥机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阵地作用,提供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康复理疗、休闲娱乐、健康教育等多样化的综合性服务,为街道辖区1.2万余名老年人提供各类“走进来”“送上门”的专业服务。

“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嵌入社区,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实现‘离家不离社区’的理想养老状态。”对于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芜湖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解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难题,芜湖市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建设,推动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满足广大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愿望。2024年,全市建成1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

多方协同:

构建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2024年12月5日,在芜湖市儿童福利院的教室里,小全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又完成了一幅画作。小全和周老师都非常开心,两人击掌庆祝。

2024年3月18日,芜湖市儿童福利院实施“开门办院”新模式,参加首期“童享蓝天”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的儿童正式入学。“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来托养康复,我很放心,也有时间出去工作,以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送小全前来报到的陈先生说。

今年9岁的小全患有孤独症,陈先生因独自一人照顾小全无法外出工作,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较重。通过社区宣传,陈先生了解到“童享蓝天”康复项目,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小全送到了市儿童福利院。

最初,因为长期居家不与外界接触,小全对陌生的环境表现出了不安与抗拒。对此,院里安排周老师对小全进行“一对一”帮助。在与小全的相处中,周老师发现他爱画画,于是每次上课前,都会准备好纸和笔,并鼓励小全大胆尝试。

一开始,小全总是带着些许犹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眼中开始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每当周老师出现,他就会轻轻地对她说“要画画”。在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小全逐步敞开了心扉,每次上课前,他都会和周老师手牵手一起走向教室,也会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

“芜湖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向社会残疾儿童开放,使‘养治教康’的专业服务能够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而实现福利机构的社会化服务转型。”对于“开门办院”,芜湖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蔡蒙认为,这项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这种方式,福利院可以与社区、家庭和学校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构建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近年来,芜湖市不断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关爱服务措施,强化关爱服务力量,全面提升关爱服务质量。一方面,建立机构集中供养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开展孤儿助学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两项工程,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另一方面,加强慈善资源链接,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大学生助学活动,对考上全日制本科、专科院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向中华慈善总会申请“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打造留守儿童之家2处,定期组织开展关爱服务活动,补齐农村地区儿童关爱服务短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