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依托联网初审预算,对54个部门156个项目提出建议

新京报 2025-01-16 14:33:41

1月15日,记者从正在召开的2025年北京市“两会”上获悉,依托财经联网监督数据资源,北京市人大各专委会完成对54个政府部门预算初审,涉及资金3536亿元,提出意见建议262条。市政府各部门认真研究采纳,对156个预算项目进行了压减、整合、优化。

“对我们观察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

1月15日是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第二天,不少代表利用午休时间在财经联网监督区域查阅预算和发展情况。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平从事数字经济研究,通过财经联网监督平台,她查询到京津冀在创新方面的发展趋势。

“这里能查到京津冀在创新领域的指数,对我们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变化有很大帮助。”李平建议,后续可以考虑增加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对比,为代表们提供全球视角。

记者注意到,财经联网监督平台汇集了京津冀、直辖市的经济社会核心指标,围绕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绿色等维度,展现不同区域发展指数变化趋势。比如,京津冀指数趋势图显示,三地发展指数由2019年创立之初的127.5增至2023年的148.8;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通过对产业数值开展分析,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9.3%。

全面反映审计报告涉及的417个具体整改事项

在2024年北京市“两会”上,往年“预算联网监督平台”的名称变为“财经联网监督平台”。今年,“财经联网监督平台又从1.0版升级到2.0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刘星表示。

近年来,财经联网监督平台不断升级。刘星说,去年,从“预算”到“财经”,两字之变,监督内容由预算审查首次扩展到计划审查和预算审查并重;今年再次升级到2.0版,实现了对“预决算、经济、国有资产、政府债务、审计整改、财经政策”六大领域的全覆盖。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张亚亮介绍,随着财经联网监督平台功能不断扩大,实现了全视角展现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同时,通过跟踪监督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对重点经济运行指标进行常态化监督和智能预警。

比如,“国有资产监督”系统全方面反映国有自然资源“底数”,向代表展现一本“明白账”。代表查询发现,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各类矿产有129种,森林资源达到85.3万公顷,自然保护地36.8万公顷。

又如,“审计整改监督”系统全面反映审计报告涉及的417个具体整改事项。截至2024年10月底,已完成348个整改事项,上缴国库21.5亿元、调账处理23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5亿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281项,追责问责658人次。

据刘星介绍,平台将通过采取“关键词”智能搜索技术,实时筛选出近年来审计发现“屡查屡有”的问题,强化对审查整改进度的跟踪监督。

实现与市财政数据“t+1”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财经联网监督平台首次与市财政局预算业务一体化系统实现数据库表对接,简单来说,平台已经实现与市财政数据库的“无缝”联通。

数据渠道打通后,数据传输的时效和质量明显提升。过去,数据对接需要市财政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通过光盘刻录提供。现在依托双方数据库接口关联,已经可以实现数据“t+1”的联通和对接。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秦征介绍,数据传输提速后,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市财政向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平台推送数据明显增多。2024年,市财政提供近4000万条数据,数据量是2023年的2.3倍。

“现在提供的数据也更加广泛。”秦征说,目前财政提供的数据已经拓展到政府债务,包括全市及区级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余额限额、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及收支明细在内的债务数据信息。

据刘星介绍,基于更加详实的债务数据资料,下一步将建立完善的债务分析模型,动态跟踪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情况,完善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预警指标,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新京报记者姜慧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