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殷勇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其中,在2025年房地产工作安排方面,涉及到满足住房需求、优化房地产政策、保障+市场、配套设施、新模式、好房子等关键词。
更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
2025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更好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补短板力度,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对比2024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内容以及任务,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变化。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解读称,对住房需求的定义不同,过去只针对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但是今年来看,则是全面支持城乡居民住房需求,覆盖面更大,这也意味着今年有可能对于限购政策还会进一步优化。
2025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
事实上,去年以来,北京房地产政策已经多次优化,上半年北京通州“双限”松绑、取消离婚限购、五环外允许多购1套房;下半年,执行了长达13年的“五年社保限购”门槛首次松动,非京籍人士社保年限五环外“5年变2年”,五环内“5年变3年”,同时,通州迎来重大调整,购房政策与全市保持一致。此外,北京取消了普宅标准,同步优化契税、增值税政策。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四季度北京新房、二手房成交均实现明显增长。尤其是北京二手房市场,在2024年“9·30”新政后,连续3个月高位运行,特别是12月在契税政策的影响下,全月成交高达21556套,达到连续21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5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的一年,房地产政策可能会持续优化与放宽,推动市场交易继续向好。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住房供应体系,去年的关键词是“租购并举”,今年则是“保障+市场”。
郭毅表示,这意味着从住房的供应体系的搭建上,从以保障性住房占主体变成了市场化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并重的局面。这样一个新的定调,意味着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市场部分可能会放开更多的限制性措施,限价的全面放开在预期之中。其实,当下的土地供应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即部分新供地块没有限定未来的指导售价,而是由市场来决定土地的价值和房子的未来价值。
对于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补短板力度,郭毅指出,北京各个区都有一些相应的举措,但是动作、力度不太一样,有的地区配套设施落地的速度更快一些,有的区域则慢一些;预计今年针对一些配套存在短板的区域,可能会从北京市政府的角度出发,定向给予一些资源的支持和导入,帮助这些片区实现更加成熟的发展态势。
在2024年,“好房子”的建设标准被提升至全新高度,住建部多次强调“好房子”要具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等特征。此次,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
郭毅称,强调“好房子”,预示着在房屋品质的全面提升上,相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得房率的提升等,类似好房子的样板项目,可能也会在各个区全面推进。同时,规划把控较为严格的区域,未来可能也会打开更多的窗口。
将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100万平米老旧楼宇改造
城市更新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
2024年,北京完成核心区平房2008户申请式退租,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42个、完工548个,启动了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6万平方米,完成了71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同时,拆除了护栏247公里,整治提升了国贸桥等49座桥系桥下空间。
对于2025年的工作,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产业用地到期续期政策,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健全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退租机制,统筹推进居住、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区域综合等五类更新改造。
其中,将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100条,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优化城市家具设置及管理,改善宛平城等12个重点区域周边环境面貌,并做好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收官工作。
此外,根据北京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还包括实施核心区平房院落2000户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开展危旧楼改建扩面试点,启动实施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实施10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50万平方米低效楼宇更新改造。
对于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北京市人大代表、贝壳经纪事业线贝壳城市首席运营官李峰岩建议,要关注改造过程中居民面临的具体问题,比如说:设计方案众口难调怎么办,过渡期的租赁如何安排,愿意退出者的补偿款如何核定,如果有一两户居民因种种原因坚决不同意更新怎么办,改造过程会不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一些不便?类似这些事情,都是居民很关注的具体问题,需要有一个新的机制来协调和解决,这个机制可能是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专题商议的多方议事的机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段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