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诞辰130周年|毛时安:他是京剧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澎湃新闻 2025-01-16 15:08:35

编者按:1月5日,《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学者、演员艺术家和麒派传人相聚一堂,再度深入探讨麒派演剧观念与艺术创作。本文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毛时安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略有删节。

毛时安

今天简单讲三句话。

第一,梅周130周年和中国文化精神。梅兰芳和周信芳以他们演剧实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梅兰芳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正大庄严、雍容华贵,是集大成者。周大师体现了中国文化当中的另一面,是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历经沧桑、坎坷后,中国文化精神中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的一面。他使我想到捍卫六朝文化的曹操父子、建安七子,想到安史之乱后的杜甫。特别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争中所需的精神力量。

他整个表演中形成了非常特殊的风格,非常有顿挫感、力量感、冲击力,这是京剧从民间走入宫廷再走入现代后发生的很重要的变化,像《徐策跑城》《乌龙院》《四进士》《清风亭》《坐楼杀惜》等等都体现了那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上的正义感。他的戏非常有正义感,能够满足普通市民对社会对伦理的某种向往。

第二,我把他比为京剧从古典走进当下转型时代的转折点,就像黄河壶口一样。因为在他之前中国的戏曲已经蔚为大观,但是到了五四以后碰到了瓶颈,古典戏曲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这个瓶颈怎么突破?就像黄河晋陕交界的壶口一样,要冲破这个壶口,然后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这个转折点上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周信芳。

周信芳为什么成为周信芳?因为我们曾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对京剧的批评,对戏剧的批评,就是不好看、程式化。京剧之前积累了大量程式,我经常把这个词进行切分。我把它分为程式化和程式“化”,就是程式怎样“化”,不是把程式固化为公式,这当中大有学问,这个学问是周信芳解决的。他,活化了京剧的程式。

2008年,我在为上海京剧院北京献演的评论《向天而歌》中特别提出,周信芳形成了我概括、提炼的心理现实主义演剧方法和系统。此前中国戏曲写意性、表现性和现代戏剧的写实性、体验性,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周信芳的表演突出强调了心理体验怎样外化,所以他创造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图像,我们都可以看到在激烈的心理冲突时怎样通过自己的形体、延伸、表情外化。所有舞台艺术包括话剧、电影演员都强调心理体验,但他们都找不到心理体验外化的形式感。有了周信芳的方法和表演系统,才有赵丹、金山诸如此类的名家。

现代舞台艺术、话剧艺术表演主要理论研究就是研究身体,肉体怎样承载心理,把表现美学、体验美学、写意性和写实性融为一体的表演的系统。所以我说通过周信芳打开了一道闸门,我们的京剧能浩浩荡荡涌入现代,流向未来。

他的影响不仅仅在麒派,我认为现在除了陈少云外,京剧界还有两个人非常麒派,一个是武汉京剧院丑行朱世慧,另一个是上海京剧院净行尚长荣。尚长荣《贞观盛世》金殿那段念白跟周大师《宋士杰》在公堂上的念白,咬字吐词,节奏变化,铿锵慷慨,高度神似,他从麒派中学到了大量的东西化为己有。活“化”是麒派的精髓。大艺术家都学前辈,但都“化”前辈。一个画家你学毕加索、马蒂斯,最后要学到把马蒂斯、毕加索画没了,你才会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如果在你身上还看到马蒂斯、毕加索,你就不是一个大艺术家。

第三,他不仅仅是演剧更是文化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剧院,在演剧史上留下地位的剧院,都有它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像莫斯科剧院、莎士比亚剧院,都有自己的传统。上海京剧院整个传统,包括对历史剧的初心,都来自于周大师。

最后,我要讲一句,周大师一生很辉煌,但他的结局很苍凉。这留给我们的教训,我们要永远汲取。今天这个时代是个好的时代,我们要把这个好的时代永远保持下去。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