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做过伪满洲国的“总理”,是人人唾骂的汉奸,可谁又能想到,这个人在1908年挥笔写下的四个大字,现在依旧广泛流传,甚至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叫郑孝胥,说起他的人生经历,可谓是充满了争议。 1931年,日军的铁蹄踏入中国东北,并打算在东北建立一个“国家”,可是呢,日本侵略者心里也明白,明目张胆建立一个国家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 所以,为了所谓的“认同性”,日本便需要找一个中国傀儡,这个人便是溥仪。 日本方面给溥仪带去消息后,溥仪的身边人是非常犹豫的,在很多人看来,当日本人的“狗腿子”不光要背负汉奸的骂名,将来还有可能被日本所抛弃,得不偿失,所以反对与日本的合作。 但是呢,溥仪身边的大红人郑孝胥却给出了相反的看法,他极力主张为日本人办事,为了争取溥仪的同意,他说尽了好话,什么“复辟清室”、“重回王位”等等。 一来二去,溥仪被忽悠了,就这样,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的“领袖”,郑孝胥的第一步算是达成了。 第二步,就是“要官”,郑孝胥这个人功利心很强,为了当官什么都干得出来,他跟日本签订“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统治权”的协议,换取了伪满洲国“总理”的职位。 这样一个坏到骨子里的人,为何能写下流传后世的四个字呢? 在清朝末期,诗坛文人们对“同光体”倍加推崇,那时候,但凡提到这种字体,郑孝胥就是绕不开了一个人。 陈衍在诗词和字体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他曾对郑孝胥的诗赞不绝口,说“以精思锐笔,清铄而出,故其廉悍沈挚处,较胜于苏陆。”这里的“苏”指的是苏轼,“陆”指的是陆游,相比于这两位前辈,郑孝胥都能做到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其诗词造诣之高。 郑孝胥,1860年生人,他家在江苏是有名的“名门望族”,家门里出了多位举人和进士,或许是受此影响,小时候的郑孝胥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学习天赋。在叔祖的带领下,郑孝胥又投入到了书法这一行。 长大后,郑孝胥考上了内阁中书,后来还东渡日本,在日本工作了一段时间。 靠着文学和书法的造诣,郑孝胥可真是没少挣钱,他的家里每天都会有人来“做客”,只为“求字”。 郑孝胥的一幅字,起步价就是10两白银,靠着一幅好字,他的生活才得以十分滋润。 那么问题来了,郑孝胥流传后世的那4个字,到底是什么呢?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1908年开始说起。 梁士诒是交通银行的创始人,但在银行建成之前,需要找人提个字。 这个人必须得满足几个条件,一个是字写得好,另一个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该找谁呢?梁士诒第一个想到的正是郑孝胥。 于是,梁士诒便亲自拜访了郑孝胥,并非常恭敬地说明了来意,既然有“生意”可做,那郑孝胥是十分乐意的,于是,他便题写了“交通银行”四个大字。 据说,在写之前,两人还商量好了价格,郑孝胥开出4000两白银的标价,梁士诒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 可能很多朋友对这些钱没有概念,我们换算一下,那个年代1两白银等于700元人民币左右,而4000两白银则等于270万人民币,这可谓是天价。 只不过,郑孝胥后来当了汉奸,但这四个大字却流传了下来,并没有改动,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郑在书法方面是权威的,另一方面,一个人的艺术造诣与为人是分开的,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某些经历,就去全盘否认他的艺术能力。
此人曾做过伪满洲国的“总理”,是人人唾骂的汉奸,可谁又能想到,这个人在1908年
叨客文史呀
2025-01-16 15:48:30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