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上,徐豪委员代表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发言。
放眼全球,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近年来,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的牵引和保障作用。但现实中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创业意愿不高,二是创业能力不强,三是创业环境仍需优化。为进一步激发青年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我们建议:
一是鼓足创业信心,增强青年想创业的动力。讲好身边青年创业者奋斗拼搏的励志故事,点燃创业激情。加大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培育浓厚的创业文化。拓展“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等载体的功能,搭建更多创新创业要素对接合作平台,激发长尾效应。加强系统支持,动态评估并优化创业扶持政策,健全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机制,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以及更加包容的退出机制。为创业失败且有继续创业意向的青年提供再创业培训等赋能举措,帮助他们重新踏上创业之路。
二是优化服务体系,提升青年会创业的能力。加强创业教育,探索以联合学院、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推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和实战型创业基地,推广创业导师制,完善青年创业实训体系。扶持成果转化,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参与相结合,重点关注科研项目结项后、创新创业竞赛后的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帮助科研成果、文化创意和创业项目转化为产品、熟化为商品、提升为产业。强化创业支撑,在高校、产业园区和年轻人集聚的社区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务财务、人事代理、产品推广、融资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三是培育产业生态,激发青年共创业的活力。针对不同类型创业者,加强分类扶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票根经济、青春经济,鼓励青年开辟新赛道、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业态。将创业扶持与产业生态培育有机结合,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各自定位清晰又相互衔接、差异化和协同化相互促进的创业支持链条,为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赋能,在上海这座年轻人的希望之城成就更多为梦想而奔跑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