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冀川
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规则明晰、产业繁荣、多方协同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体系基本构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繁荣数据市场、释放数据价值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施方案》的发布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实施方案》明确了数据流通安全治理规则,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其次,通过明晰企业数据、公共数据、个人信息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通安全规则,有助于规范数据流通市场,防范数据滥用风险。《实施方案》为数据市场的繁荣和数据价值的释放提供了坚强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在“完善数据流通安全责任界定机制”方面提出,探索建立数据流通安全审计和溯源机制,融合应用数字水印、数据指纹、区块链等技术手段,高效支撑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取证和定责。支持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等地方开展先行先试,围绕数据流通交易溯源机制、重点场景安全治理标准、重点场景安全责任界定机制等,探索新型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
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会长郑定向对记者分析称,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在数据中嵌入不可见或几乎不可见的标记,以便在数据泄露或滥用时追踪数据来源;数据指纹技术则为每个数据块生成唯一的标识符,便于数据的识别和追踪;区块链技术则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为数据流通提供了安全可信的环境。这些技术手段的结合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郑定向表示,对于数字水印、数据指纹、区块链等技术高效支撑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取证和定责,为了确保相关技术的有效落地,需尽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
近期,我国在数据安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推动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并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提出,繁荣数据产业发展生态。将数据产业作为鼓励发展类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支持数据采集标注、分析挖掘、流通使用、数据安全等技术创新应用,鼓励开发数据模型、数据核验、评价指数等多形式数据产品。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的日益重要,数字安全技术将在数据共享、交易、存储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数据安全技术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为从事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