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新华社发
做优增量在于最大化各类资产的边际回报率,催生创造新的增长点;盘活存量在于激活闲置资产,提升利用效率,挖掘现有增长点。存量之中有空间、有潜能;增量之中有价值、有效益。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下资源配置的规律,为全面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指引。正确处理好存量、增量的辩证关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助于实现先“立”后“破”,既“稳”又“进”,创“新”登“高”,为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
1.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对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合理增速至关重要。从投资角度看,盘活存量资产,可以提高投资利用率和收益率,从而调动更多资源扩大增量投资。从消费角度看,存量资产的结构优化,能够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进而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外贸角度看,做优增量意味着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
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对于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极为关键。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能够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提供更多支撑。做优增量是占领技术创新制高点的关键路径,通过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推动力。盘活存量则是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我国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其转型程度直接影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二者协同发力,才能加快形成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对于增强经济社会韧性、有效应对系统性风险挑战极为重要。通过依托市场化方式,探索创新路径,放大盘活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益,既能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优化地方财政资产负债结构,又能筹集到更多建设资金,适当扩大融资,进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持续发展。
2.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的重要保障
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本质在于体制机制的优化、环境生态的打造。因此,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抓住体制机制完善这个“牛鼻子”。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前提。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打通中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入市的堵点卡点,强化金融资源对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提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加强规划统筹,推动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的有序盘活,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技术和数据要素流动规则,推动创新型资源在最具价值创造潜力和引领效应的领域集中。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存量和增量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再配置,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必须统筹协调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无论是通过“无中生有”开辟新赛道,还是通过“有中出新”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都需要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高效的运行环境,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现有企业和科技成果作为存量资源,蕴含着广阔的增量空间,为企业和创新活动服务,就是在培育新的优质增量。政府“因企制宜”提供企业所需资源和服务,“因产制宜”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的招商引资,“因需制宜”推动科技供给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才能确保资源配置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3.做优增量为新动能提供更广阔成长空间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消费推动等手段,在加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中做优增量,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做优增量,在扩大消费中做优增量,才能推动实现经济焕新、发展向新的生动局面。
技术创新是做优增量的重要引擎。技术创新通过推动新兴技术突破和生产流程优化,可以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增量价值创造。技术创新加快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流程的重组,实现生产体系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能够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能。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涌现,促进企业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新的应用场景,扩大市场需求和供给空间,能够带动高质量的增量投资。技术创新重塑企业要素组合方式,实现生产体系数智化升级,提升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效率。技术创新推动要素流动的高效衔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优化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利用,可以不断增强经济的持续发展动能。
产业升级是做优增量的重要路径。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产业的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得到不断提升。通过产业升级,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产业体系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可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在生产环节快速转化,增强产业链协同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可以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拓展产业链的服务环节,提高增量生产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加快产业升级,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和生态圈,推动产业间协作和资源共享,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高效流动,增强产业体系的弹性和协同效应,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机衔接,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消费推动是做优增量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消费体验和质量,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可以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潜力,扩大消费市场的整体规模。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领域的政策扶持,能够有效推动新型消费的普及,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扩大增量投资、实现协同发展。通过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和应用场景,促进消费与产业链的融合,将助力新兴产业成长,为新技术、新赛道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4.盘活存量重在实现既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盘活存量意味着通过改革和创新,充分挖掘激活闲置和低效资源。让思路活起来,把技术用起来,将资源调度起来,实现既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工业制造体系中注重解决设备老化、产能过剩等问题。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加快传统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提高对多样化、创新型产品需求的适应能力。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构建产业生态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高行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实施空间再造和旧厂房功能再生,吸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入驻。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转型路径,推动重工业园区向环保装备制造基地转型,推动生态资源丰富地区向智慧农业示范区转型。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低效项目支出,统筹各类财政资金,确保“三保”支出预算足额落实。推动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项目资本金用途,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盘活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资产,推动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闲置土地等长期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完善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拓宽存量资产盘活途径,提升资本流动性和使用效益。
(作者:沈开艳,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