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1月17日电题:永春生物医药城:名企落位释放“磁石效应”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高龙安
沿长春市前进大街一路向南,驶入正在建设中的永春生物医药城,塔吊高耸,数座高大建筑已初显轮廓,道路平坦宽阔,如棋盘网格布局在医药城中。
目前已落位项目22个,完成区域总投资92亿元,正在推进的重点洽谈项目40余个……永春生物医药城正展现出强大的活力,赋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长春市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携历史“光环”打造新增长极
在永春生物医药城指挥部,一座巨大沙盘“描绘”着医药城未来的样貌。
永春生物医药城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创新生物药、现代中药、创新化药、AI+智慧医疗、高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医美康养等细分领域。
长春医药产业发展由来已久,有雄厚的医药产业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随着长春针对医药健康产业屡推新政策、布置新规划,使得医药城生来拥有诸多“光环”。长春已建成亚洲最大的疫苗和细胞因子产品生产基地和中国国内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以企业为主体的非公益性P3实验室。
在永春生物医药城指挥部规划设计与土地开发专班相关负责人罗凤龙眼中,医药城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长春经济发展版图上的“稀缺地块”。他指向沙盘的几个区域说:“医药城北接人民大街和前进大街,与主城区联通;中间为科技创新中心、对外活力中心、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核心区,形成会展、商务、文旅、康养等功能组团;东端是伊通河、永春河和绕城高速绿带,为医药城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从宏观布局看,医药城规划总面积28平方公里,联动长春新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朝阳区、南关区等,将整体打造256平方公里永春生物医药城联动拓展区。
永春生物医药城联动拓展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而是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型经济区。区域内将集聚长春市90%以上的医疗和产业资源,同时,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盘活存量资源、拓展增量空间,聚链成群、管能成势,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策源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推动医疗、医药、医保深度融合。
发挥“磁石效应”引名企落位
记者了解到,2024年永春生物医药城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强化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服务,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地、新兴产业集聚地。
2024年6月29日,永春生物医药城迎来首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当天,多家企业正式入驻,在推动长春医药产业集聚、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永春生物医药城组建招商专班,远赴上海、杭州、横琴等医药健康产业发达地区推介宣传,同时,邀请医药行业的知名企业走进长春了解产业发展,让企业感受到永春生物医药城的发展脉搏。
永春生物医药城前瞻规划,布局创新科技高地,发挥“磁石效应”吸引医药名企和新兴技术在长春落地生根,许多南方省份企业因此对长春的医药产业有了进一步了解,更看到永春生物医药城的潜力,一些企业已经表示有意北上拓展商业版图,落子医药城。
2024年12月,第三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暨2024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在永春生物医药城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产学研领域代表与会。大会上,永春生物医药城通过展示区域发展优势和规划布局,开展招商引资推介,进行项目洽谈对接,全面搭建招商引资和产业合作平台,招引国际知名医药项目落位,推动长春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永春生物医药城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已有22个项目落位,总投资92亿元,正在推进的重点洽谈项目40余个。之前备受关注的丁健、金宁一两个院士工作站已成功落位医药城区域。
联动海内外发展大格局
永春生物医药城是长春布局医药健康产业大格局的一个缩影。长春提出加速构建“一核一心三极多园”空间布局,全力实现协同式、有序式、差异式发展,其中的“一核”,即永春生物医药。《长春市支持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三年突破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暂行)》中亦提到,以永春生物医药城为引领,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构建永春生物医药城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医药城建设脚步的推进,其联动拓展区将辐射带动吉林省域内多个城市,远域联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全国核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多边互动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构成东北亚国际合作环线。
2025年,永春生物医药城将全面落实长春市委要求,深入谋划项目招商、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力争全年新落位项目40个,总投资突破200亿元。
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永春生物医药城将重点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规划布局药材展贸区、中医药研发与教育培训基地、中医文化展示与康养体验区等功能板块,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
未来,永春生物医药城将依托自身丰厚资源、优质环境和服务措施,释放出无限的活力和发展潜能,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引入大企强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地、新兴产业集聚地,打造中国北方的世界级医药产业创新示范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