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3种负面言语容易伤害到孩子,家长一定要远离

熬爸聊育儿 2024-11-06 17:57:02

艺人张艾嘉在她的自传《轻描淡写》中分享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在某个夜晚的家庭聚会中,张艾嘉与丈夫因为一幅画的摆放位置产生了分歧,两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最终,张艾嘉决定邀请一位懂艺术的朋友来做评判,结果证明她的选择是更合适的,但那一刻的温馨气氛已然消失无踪。

她在书中反思道:“那晚,虽然我得到了认同,但心中并无胜利的喜悦。我意识到,在争论中,我可能失去了与丈夫之间的某些默契。”

这段经历使张艾嘉深刻体会到,与家人沟通时态度和言辞的重要性。

当她的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眼中的母亲总是一个和颜悦色、面对问题从不急躁抱怨的人。

因此,每当孩子们看到周围人发生争执时,总会由衷地感叹:“能生长在父母相爱的家庭,我们真的非常幸运。我们见证了真挚情感的力量,知道应该如何追寻人生的正确方向。”

孩子们所感受的家庭环境,始终充满着和谐与温馨,母亲慈爱,父亲睿智,生活其乐融融。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这个角色都意味着要承担无数的责任与辛劳。

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尤其是老母亲们往往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也有更多的话语需要向家人倾诉。

然而,在忙碌与压力之下,家长有时难免会失控,忘记了保持平和与克制。

但如果你渴望成为一位更高境界的家长,那么请向张艾嘉学习:言辞审慎、通情达理、时常自省,不让负面的言语和情绪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氛围。

尤其是接下来要提到的三种负面语言,每一种都极具杀伤力,切记不要对孩子轻易说出口!

01 无休止地对孩子抱怨和唠叨

很多人恐怕没有想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信息的传递效果只有7%依赖于具体的文字内容,音调和语速等听觉要素则占据了38%的比重,而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视觉要素更是高达55%。

简言之,当我们与家人沟通时,真正产生影响的并非仅仅是你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以何种态度和方式去表达。

如果你总是以批评和指责的方式与家人交流,那么即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往往难以被家人所接受和理解。

以著名小说《小妇人》中的角色乔治安娜为例,她总是对周围的人充满挑剔和批评,尤其是对她的姐妹们。

当艾米尝试帮忙做家务却不小心打翻了花瓶时,乔治安娜没有给予理解和鼓励,反而是一通抱怨:“你总是这么笨拙,什么事都做不好。”

劳里为乔治安娜辩护,试图平息事态,但乔治安娜却连他也一同数落,指责他不懂得如何教育妹妹。

本是一场小小的意外最终,演变却成了一场家庭纷争。

在社交媒体上,我曾看到一位母亲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的儿子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满心欢喜地回家报喜。

然而,这位母亲的第一句话却是:“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别得意忘形。你看看你的数学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多年后,当儿子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后,他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母亲当年的批评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

有人说,“一个烂苹果会弄坏一篮子好苹果。”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家长总是以抱怨唠叨的负面情绪对待家人,那么整个家庭氛围都会受到影响。

要改变这种无休止地抱怨和唠叨,让家庭重回和谐与温馨,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反应

很多时候,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是出于对孩子的高期望和自身的焦虑。

学会调整心态,以更平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你会发现亲子氛围会随之变得轻松和谐。

2.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珍惜每个瞬间

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场所。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和错误,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一个瞬间,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3.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能让整个家庭充满正能量和活力。

02 忽视孩子感受的批评指责

教育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指出:

“情感是教育的核心,而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自信”而非“自卑”。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理解与接纳,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母亲应学会倾听与引导,而非一味指责。

有效的教育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与支持。

作家冰心在《我的童年》中分享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小时候,她因好奇拆散了父亲的手表,却无法重新组装。

面对一地狼藉,她内心充满了恐惧与自责。

然而,父亲发现后并未责怪她,而是耐心地教她如何修复手表,并鼓励她勇于探索。

那一刻,冰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

当然,有些时候,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

《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案例。

一个男孩因恶作剧损坏了学校的公共设施,被老师要求请家长。

他害怕受到惩罚,便企图撒谎掩盖事实。

然而,母亲在了解真相后,并没有当众揭穿他的谎言,而是选择与他私下沟通。

母亲严肃地告诉他:“妈妈很失望,不是因为你犯了错,而是因为你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妈妈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男孩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改掉了撒谎的坏习惯。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说:

“教育的核心不是让孩子害怕惩罚,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与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家长在批评孩子时都应注重方式与场合。

尤其是在以下三种情境下,务必避免指责孩子,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欢庆不责,在庆祝场合不要批评孩子

家庭聚会或庆祝活动时,本应是欢乐祥和的氛围。

此时批评孩子,不仅会破坏气氛,还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2.悲伤不责,在孩子情绪低落时不要指责

当孩子遭遇挫折或心情低落时,他们需要的是理解与安慰。

此时指责孩子,只会让他们更加无助与绝望。

3.睡前不责,在孩子准备休息时不要进行批评

睡前是孩子放松身心、准备进入梦乡的时刻。

此时批评孩子,会让他们带着负面情绪入睡,影响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

03 过度地炫耀与张扬孩子的成就

现实中,许多家长尤其是妈妈们,都很喜欢将孩子的成就挂在嘴边,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家长都明白,一张炫耀的嘴,往往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家长而言,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前段时间,社交媒体上热议一件事。

一位妈妈在朋友圈里频繁晒出自己孩子的各种奖项和优异成绩,甚至将孩子的私人生活也公之于众。

原本是想分享孩子的喜悦与成就,却无意中引发了众多争议和批评,让这位妈妈饱受非议。

除了晒成绩,还有些家长喜欢炫耀孩子的才艺、外貌等。

综艺节目《成长的力量》中,就有这样一位妈妈。

她的女儿从小学习舞蹈,表现出色,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这位妈妈便时常在朋友圈、亲友聚会上炫耀女儿的舞技,甚至将女儿的舞蹈视频发到网上,引发了大量关注。

然而,这种行为却让女儿倍感压力,渐渐失去了对舞蹈的热爱和兴趣。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指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且持久。”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注重言传而忽视身教。殊不知,家长良好的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本能,他们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

因此,作为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

1.低调行事,以身作则

家长应该学会低调行事,避免过度炫耀和张扬。

简单说,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明白谦虚、内敛的重要性。

2.引导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

这样,孩子在面对他人的炫耀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

3.设定合理期望,关注孩子内心需求

家长要设定合理的期望,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外在成就。

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成长,才能发展出健康的人格和品质。

结语

人们常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无论风雨多大,总能找到避风的温暖。”

家长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视觉要素,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父母的和言细语,如同春风拂面,能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尊重与爱意。

当我们学会避免无谓的抱怨,审慎使用批评,将炫耀转化为内敛的力量,家庭氛围必将更加和谐融洽,生活也将随之焕发出新的光彩。

0 阅读:14

熬爸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