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血压治疗领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为一名中青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了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enalDenervation,RDN),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吃5种降压药血压仍控制不好
今年48岁的李先生饱受高血压困扰已十余年。尽管他尝试了多达5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但血压依旧居高不下,且出现了肾脏、心脏等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在了解到中山一院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时,李先生便前来求助。
手术为何可以治疗高血压?中山一院高血压中心夏文豪教授介绍,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密切相关。肾脏交感神经约占全身交感神经的47%,主要集中于肾动脉外膜及其周围,呈网状分布。肾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引起血管收缩以及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新技术,利用射频消融导管输送精确聚焦的射频能量,透过肾动脉壁破坏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调节过高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以达到减弱肾脏和全身交感神经活性,进而实现降压达标。
打个小孔即可完成手术
“在药物镇静后,我们会在患者的大腿根部股动脉穿刺置管,消融导管通过股动脉最后到达肾脏动脉。导管电极贴靠着血管壁,即可完成消融,最后移除导管,患者体内无任何植入物留存。在这个过程中血管壁不会受到损伤,但附着在肾动脉周围的神经被破坏后,活性减弱进而实现降压的目的。”夏文豪教授解答。
1月13日,在中山一院心血管内科带头人董吁钢教授和心血管医学部主任廖新学教授的带领下,陶军教授、夏文豪教授、黄至斌教授和吴杏教授团队为李先生实施了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手术仅历时1.5小时,消融38个位点,对李先生双侧肾动脉的主干及分支进行了充分且完整的消融。术后造影显示,李先生肾动脉血流正常、无血管损伤、精神状态良好,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适合降压效果不好、对降压药不耐受
什么样的高血压患者适合做这种手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推荐,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药物难以控制或药物依从性差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开展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这类患者通常包括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不耐受的患者,以及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高血压患者,如年轻、合并心率偏快、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病症的患者,他们可能对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的反应性更佳,获益更多。
“对于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我们一般建议他首先进行3到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理想,才考虑手术。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适合手术。”夏文豪教授介绍。研究显示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最佳观察期为术后3个月,术后李先生还将继续服用降压药物。专家团队也将对该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并于术后3个月再综合患者血压情况评判是否需要继续用药或减少用药种类和数量。
陶军教授介绍,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实现一次治疗、长期降压的效果,标志着中山一院在高血压防治领域正式迈进微创介入手术治疗的新时代。中山一院高血压中心团队积极引进此项新技术,并创新性地制定了关于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患者宣教、术前筛查评估、围术期管理、手术操作标准化流程和随访方案等规范化文件,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保障。“这项技术非常新颖,很多方面还需要在未来不断探索。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来进一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治疗效果,为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
文|记者陈辉通讯员章智琦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