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阿姨暴瘦至70斤,竟是因为这个鹅蛋般大的“肿物”......

钱江晚报 2025-01-17 15:58:4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刘千通讯员陈瀛

李阿姨今年68岁,去年出现了长时间吃不下饭、发热等情况,但她很抗拒去医院,一直都不愿意检查。后来,李阿姨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1.6米多的个头,暴瘦到了70斤,整个人就剩一副皮包骨,生活质量也是大大下降,别说正常的上下楼梯,连站立都变得十分困难,只能全天卧床。

考虑到李阿姨的身体状况,顾不得李阿姨的反对,家人将其送到了医院就诊。经过CT、胃镜等一系列检查后,李阿姨被诊断为“食管胸腔瘘、包裹性脓胸”。但是医院考虑到李阿姨当时身体极度虚弱,手术风险极高,建议先进行康复治疗。

为了寻求更专业的康复,为后续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李阿姨转入了浙江省中山医院康复医学二科。

科学康复增重近30斤

手术时机终于成熟

来院后,康复医学二科与胸外科张怀忠主任会诊,胸外科团队为阿姨做了全面复查评估。张怀忠主任、吴锦涛医师陪同李阿姨前往胃镜室检查时,在胃镜下发现,李阿姨原“破口”外有巨大的“脓腔”,里面充满了白色脓液、食物残渣,吸除干净后,发现这个“脓腔壁”格外光滑。

过往丰富的临床经验,让张怀忠主任一下子警觉了起来:这显然与包裹性脓胸的表现有所不符,这更像是一个憩室,让李阿姨暴瘦的病因可能就在于此!

CT提示憩室大小约87*73mm极易被误认为是食管瘘、脓胸

在进行多次确认后,张主任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发现像李阿姨这样几乎占据了下半部分全部胸腔的巨大憩室,确实十分罕见,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几例。

此外,在巨大憩室长期压迫的周围肺部,与肺不张紧密相连的地方,张主任敏锐觉察到,有一个结节高度很可疑。由于此结节在憩室周围,结节旁边就是大面积肺不张,极易被误认为是肺不张的延续,但它被张主任的“火眼金睛”捕捉到了,等之后手术时需要对这个结节提高警惕。

找准病因之后,胸外科团队与康复医学二科团队一同为李阿姨制定了科学、细致、严谨的诊疗方案,禁食、营养支持、康复锻炼、抗感染,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

为了李阿姨身体尽快恢复,张主任每天来查看李阿姨下床活动、做呼吸训练的状况,情况好转后陪同李阿姨爬楼梯,细微观察她病情变化,跟踪体重等营养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主任指导李阿姨做康复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李阿姨的情况得到了极大好转,体重恢复到了近100斤,较之前重了整整30斤,已经能轻松上下楼梯,血糖血压也控制得非常理想,手术时机终于成熟。

鹅蛋大小的憩室顺利切除

可疑的结节竟然是癌

在全面评估了李阿姨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后,胸外科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充分预计了手术的难度,并且做了充足的预案:万一术中完整分离切除憩室困难,团队也做好了做胃代食管、胃食管胸腔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技术准备。

术中探查时张主任发现,由于长时间憩室炎症的反复刺激,巨大憩室与主动脉、肺叶、肺静脉、膈肌等重要结构粘连十分致密、边界不清,手术难度极大。在细致操作下,张主任成功使用胸腔镜微创切除巨大憩室及可疑的肺结节,手术过程十分顺利,肺结节术后病理证实浸润性肺腺癌。

术后,李阿姨恢复得非常顺利,目前已恢复了正常饮食。肺癌因发现较早,这次切除后不需要进行化疗,对身体的损伤也比较小。在解决了多年来的困扰后,李阿姨的生活慢慢恢复了正常,人的精气神也越发好了起来。

张主任表示,食管憩室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进食困难:食物下咽时有停滞感或噎住的感觉;

反复呛咳:吃东西或喝水时频繁呛咳,甚至咳出食物残渣;

肺部感染:长期咳嗽、发热,伴有黄脓痰,难以缓解;

体重下降:食量减少、消瘦明显,营养状态变差。

张怀忠主任强调,小憩室症状轻微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善缓解;一旦憩室较大或引发感染、肺部问题,手术干预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0 阅读:6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