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王凡
近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来了一位年轻的患者,他是41岁的某银行职员王先生。因突感身体不适,1周内反复出现数次头痛及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虽然每次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有加重的倾向,出于对身体的重视及保护,王先生立即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右侧额颞枕顶叶结节状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闭塞。王先生平时无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嗜好,血压血糖等情况也良好,怎么突然就患脑梗死了呢?他带着困惑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神经中心团队能带来有效治疗,于是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这里。
41岁王先生脑梗死
“罪魁祸首”竟是颈动脉夹层
王先生表示,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此次突然患病对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四川大学华西春熙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神经中心主任王锋及其团队在接诊后,综合评估王先生病情及风险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神经介入手术治疗。
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难度及风险,如手术过程中需要找到颈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明确血管真腔情况是手术成功的必要基础,其次是病变处会形成血栓,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血栓向远处血管脱落形成脑梗死或术后因高灌注引发脑出血致残致死,这样的不良预后结果对患者及家庭都是无法承受之重。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医生团队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高,手术医生和患者及患者家属都将要面临极大的压力。
近年来中青年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
不容忽视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患者被推入了介入导管室。神经中心介入团队经过紧张的操作,成功找到病变处血管真腔将导丝、导管等装置送到指定位置,置入支架,手术成功。术后造影提示支架状态良好,远端血流恢复。患者无任何不适,观察24小时下床行走,言语、肢体活动、视力均正常,活动自如。
“幸好发现及时,幸好没有犹豫手术,感谢医院神经中心王锋主任团队。”患者王先生笑着说。
神经中心主任王锋介绍,卒中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中青年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容忽视。中青年卒中常见原因为心源性卒中,颈内动脉夹层也是导致中青年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普:
什么是颈动脉夹层?
颈动脉夹层指各种原因造成颈动脉内膜损伤撕脱,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使血管壁各层分离,进而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夹层动脉瘤,易诱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达75%,是中、青年人群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占45岁以下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的8%~25%。超过90%的颈动脉夹层是自发性的,或继发于轻微的创伤,如颈部按摩、举重、瑜伽、严重咳嗽等。
颈动脉夹层怎么发生的?
外伤:是引起颈动脉夹层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病因。如车祸、剧烈转颈、剧烈运动,颈部的按摩、推拿、刮痧等。
高血压:是形成颈动脉夹层的一个重要病因。
血管炎、遗传因素。
药物滥用:长期大量使用可卡因、安非他命等兴奋剂会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增加颈动脉壁的压力及脆弱性。
颈动脉夹层怎样快速明确
DSA是目前诊断颈动脉夹层的“金标准”。其特征性表现为:不规则件管腔,合并近端狭窄或呈梭形扩张,远端闭塞可有双腔征、线样征及内膜瓣。其中,双腔征、内膜瓣足DSA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双腔征是动脉夹层分离后形成真、假双腔,在DSA检查静脉期内可见明显的造影剂滞留。DSA检查常见的间接征象是动脉锥形狭窄(“鼠尾征”或“线样征”,即长节段狭窄)、火焰状闭塞、串珠征和假性动脉瘤等。
颈动脉夹层治疗方式有哪些?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治疗: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手术治疗分为两种:
一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夹层导致血管狭窄严重、出现脑缺血症状时,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如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在病变部位放置支架,扩张血管,恢复血流。
二是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动脉夹层,如夹层动脉瘤形成、血管破裂或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等紧急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血管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