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微纪录残疾儿童康复,每一点进步都牵动人心

新华报业网 2025-01-17 23:20:09

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专门安排12类55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这些项目现在办得如何?成效怎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与新华日报社联合推出“民生实事微纪录”栏目,记录民生实事、感知民生温度。

“快看看自己的脚下,小考拉在哪里?”2024年12月31日,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一堂欢乐的“多媒体课”正在进行中,十几个四五岁大小的孤独症儿童跟着老师一起,正聚精会神地从投影到地上的“森林里”到处寻找。

2024年,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刚刚焕新。踏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明艳的教室,室内洋溢着温暖与活力。中心各类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中心老师用专业与爱心为特殊儿童搭建起一座通往正常生活的桥梁,只为让他们逐步从“特殊”走向“普通”。

“咱孩子生下来就有听力障碍,7个月的时候配了双耳助听器。起初,我和丈夫心里都过不去这个坎儿,就只敢在家给孩子戴助听器,出门就摘了。”周季霞是一名听障儿童的妈妈,提起孩子在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的康复过程,她讲得最多的是心态转变。

“以前,我根本不敢跟别人提孩子耳朵的事儿,就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今年(2024年)5月,孩子开始在康乐中心做康复,包括听觉、语言、认知啥的都在练。我和老师们聊了很多,心里的那个阴霾慢慢就散开了。”周季霞说,“现在带孩子出门,我也能大大方方让她戴着助听器,不再怕别人的眼光了。”

2024年12月31日上午,周季霞准时把女儿送到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这几个月下来,变化可大了!孩子说话顺溜多了,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有啥想法都敢说出来,口齿清楚不少,平时交流也顺畅多了,认知方面也进步很大,知道自己的事儿自己干,我们看着可高兴了。”周季霞希望不久的将来,她的女儿能和健康的孩子一起上学。

特殊儿童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心。

“我家孩子在康乐儿童康复中心康复了两年,现在已经顺利融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吴婷婷讲起儿子的变化,开心溢于言表。吴婷婷的孩子患有孤独症,是一个“星星的孩子”。从不会说话、没有情感沟通,到能主动表达需求,会唱歌、写字、算数,和幼儿园小朋友乃至周边陌生小朋友快乐地做游戏玩耍,“当他开口说话的那一刻,我太开心了!”吴婷婷说:“孩子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放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虽然孩子还有不足,好在现在已经有了努力的方向,我这心里头真高兴,我们会接着好好做康复训练的。”

“咱这些特殊孩子的成长,太不容易了。”周季霞说,在孩子康复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离不开每一位康复教师的付出和专业康复机构的服务。“希望更多像我家孩子这样的,都能早点去康复机构做训练,快点好起来。”吴婷婷直言:“感谢惠民政策给我们帮了大忙,救了我家孩子,也救了我们这一大家子。”

“(2024年)9月份,在我们这里进行康复的一名听障孩子打电话告诉我他考上了大学,那一刻(感觉)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主任王玲透露,如今经过改造提升,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的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完全可以确保儿童康复质量与效果,“我们不仅要帮助特殊儿童提高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还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好迎接新生活”。

2024年,江苏将“规范提升100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最终全省124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完成规范提升,其中103家提供孤独症康复服务,直接为1.4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我们还要进一步规范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江苏省残联康复处处长季本桂介绍,江苏将推动落实持居住证残疾儿童享受居住地基本康复服务,扩展孤独症、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至16周岁;继续开展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评估工作;制定孤独症关爱行动计划(2025年—2028年),开展孤独症关爱服务;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

策划傅大庆高伟

统筹范杰逊

文案胡安静

摄像剪辑周天琦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新华日报社联合出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