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新型毒品”诱惑,新京报小记者走进通州禁毒教育基地

新京报 2025-01-18 05:10:45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如果有人告诉你吃了‘聪明药’能提高成绩,你会相信吗?”1月16日,新京报小记者来到北京市通州区禁毒教育基地,上了一节特别的“禁毒安全小课堂”。面对来自新型毒品的“诱惑”,小记者们坚定地齐声答到“不信!”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定地与毒品作斗争。”从鸦片战争到现代禁毒斗争,跟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小记者们了解到了新中国禁毒史、通州区禁毒工作,并学习了毒品的类型与危害。

讲解员介绍,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近年来,破获多起重大涉毒案件。2020年,通州公安分局破获一起由云南边境跨省特大毒品运输案。“运毒人员把液态冰毒伪装成红酒的样子。最终警察缴获伪装成红酒的6252克液态冰毒。”

“缉毒警是最危险的警种。花在毒品上的每一分钱,都是打在缉毒警察身上的子弹。”在禁毒教育宣传片中看到缉毒警察不惧危险,勇敢顽强地与毒贩作斗争,小记者们被深深打动,不禁湿了眼眶。

在基地内的禁毒互动体验区,小记者们还以游戏投影、VR观摩、互动答题等形式,沉浸式体验毒品危害、学习禁毒知识。

“缉毒为什么这么危险?毒品为什么这么可怕?”参观过后,小记者们带着问题和北京市天堂河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七色花禁毒戒毒宣讲团”的民警杨小利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讲到一种新型毒品“聪明药”时,杨小利向同学们问道,“你们想变聪明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吃了这个药能提高成绩你们信吗?”同学们齐声答到“不信!”

杨小利告诉小记者们,所谓的“聪明药”其实指的是神经兴奋类的药品,能让人短时间内注意力变得集中。但是长期服用,会让人出现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分散等症状并具有成瘾性,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物。“所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树立阳光健康的心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应对挫折的勇气,坚决拒绝毒品。”

由于该教育基地紧邻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犬基地,小记者们当日还得到了与“汪汪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亲手摸一摸平时看上去威猛的警犬。训导员介绍,这只与小记者们互动的警犬在平时负责搜毒搜爆。

0 阅读:1
新京报

新京报

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