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乡村经济因水而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18 07:31:40

本报记者张蕾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大兴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报告里的一句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区镇统筹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努力让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激起了三位村支书代表的强烈共鸣。这三位村支书代表牵头和另外七名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代表议案,他们希望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市人大代表、大兴区礼贤镇龙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永率先打开“话匣子”。他说,去年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深入推进,龙头村成功入选“百千工程”首批示范村。紧抓机遇,龙头村对外招商引资,短短9个月时间,灯彩工坊、豆腐工坊、花馍工坊、石磨工坊、花笺工坊、女红工坊相继在村里落户。

特色工坊制作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色食品、特色文创产品受到周边群众的欢迎。“特色产业不仅给村集体创收,还带动了村里40余人就业。”尽管如此,刘宗永仍然发愁,“村子里有吃有住有民俗体验,还得有人过来消费。当下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吸引外面的人到村里来。”

永定河作为北京五大水系之一,在大兴区境内蜿蜒55公里,沿途有村庄数十个,村民们都盼着村子的经济能因水而兴。“我们村的特色是将村民土地整合,村里义务耕种,搞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村南还有400个蔬菜大棚。村子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公园,东侧还有一片林地。怎么说呢,如果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旅游经济搞起来,我们可以转型,做绿色农家宴、蔬菜采摘园……”市人大代表、大兴区榆垡镇小黄垡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石接过话茬儿。

永定河20多公里外的西红门镇三村,多年前农民就地上楼,如今已实现城镇化转型。“我们这有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山姆会员店、城市公园……”尽管村里早已今非昔比,但市人大代表、大兴区西红门镇三村党支部书记陈涛一样希望永定河沿线区域能加快发展,“这样,村里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有的玩。”

代表们在议案中提出,希望结合大兴区“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建设成果,加快完善永定河沿线大兴区域镇村的升级改造,并整合永定河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升永定河沿线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文旅消费发展起来了,不仅能解决沿线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乡村的共同富裕。”刘宗永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