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池梦蕊)1月17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晓东介绍,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将聚焦医疗器械、美丽健康等赛道,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美城”,今年实现产业收入增长6%,到2030年产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
昌平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和首都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率先获得市政府批复的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的15项发展目标,包括:GDP较2020年翻一番,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地均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较2023年翻一番,全员劳动生产率较2023年提升32%,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4.5%。
近年来,昌平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四区”建设,近五年全区GDP年均增长6%。去年,GDP增速和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速均走在全市前列。2025年,昌平区将乘势而上,从五个方面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
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昌平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入驻41所高校,聚集北京首个国家实验室、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4.8万余名科研人员。过去一年,校城、央城、研城、产城融合深化,生命谷、能源谷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集聚区,高教园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未来科学城跻身2024全国科技城百强榜前三。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将于今年底整体完工投用,承接清华大学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接下来,昌平区将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进未来科学城效用发挥,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生命谷聚焦扩容提质,提速三期开发建设,推动年内投用三个标厂,未来3至5年新增产业空间约500万平方米,实现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连片成带,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生态圈。
突出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昌平区已形成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政府性投资母基金群规模超420亿元,培育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供应产业用地超千亩,可用产业空间达288万平方米。
下一步,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将聚焦医疗器械、美丽健康等赛道,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美城”,今年实现产业收入增长6%,到2030年产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先进能源产业将聚焦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等赛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今年实现产业收入增长5%,到2030年产业收入达到450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产业将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成长赛道,建成小米未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今年实现产值增长6%,到2030年产值超过1800亿元。
突出宜业宜居,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近年来,昌平区市政投资年均增长超30%,多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住宅用地供应和商品住宅成交量可观。
接下来,昌平区将推动新老城区共生发展,新城东区落位商业项目,加快北医三院昌平院区建设;昌平老城实施永安古城更新项目,重现古城新韵。将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昌平新老城区共生发展,今年将在新城东区落位商业MALL和滨水商街等项目,加快北医三院昌平院区建设,织补城市功能、激发产业动能;同时,在昌平老城实施永安古城更新项目,抓好皇城粮油片区建设,打造文化馆、城隍庙等特色节点,重现北城墙、文庙、鼓楼等节点景观,焕发永安古城新韵。
突出人民至上,用心绘就民生幸福“画卷”。近年来,昌平区累计引进名校名园31所,新增学位2万个、托位2000个,三级医院增至15家,回天地区两轮回天行动成效显著。
接下来,昌平将紧扣“七有”“五性”,启动北师大直属生命园学校、北师大附属高教园高中等名校建设,加强“老老人、小小孩”服务保障,构建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今年将高标准完成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在累计投用200个项目的基础上,接续谋划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推动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转变。
突出生态优先,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平。生态是昌平的底色。近年来,昌平区新建成公园46个,PM2.5浓度迈进“20+”时代,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7%,吸引300余种鸟类栖息,成功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下一步,昌平区将围绕建设森林环抱的生态花园城市,打造一批城市画廊和花园式街区,推动温榆河公园昌平二期、奥北森林公园三期年内开放。今年还将高标准建设未来科学城绿道、中轴线北延长线绿道等项目,促进绿道、滨水道、骑行道融合。同时,办好环西自行车赛、昌平铁人三项赛、延寿越野挑战赛等赛事活动,建设骑行友好区,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推动文旅农商体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