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春运“守桥人”:黄河特大桥上的“铁路乐手”(3’40”)
[解说]你听这叮叮铛铛的声音,他们敲的不是乐器,而是螺栓。这么拍你可不知道这是在哪儿,来,我们把镜头拉远一点。今天我想带你“走进”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桥隧工。而我,更喜欢叫他们黄河上的 “铁路乐手”。
包西铁路黄河特大桥全长3918米,是一座由72座桥墩和860米钢桁梁结构组成的主桥。这座桥是他们日夜守护的地方,为了听他们“演奏”,我打算跟他们上桥检修。
[出镜]新华社记者 达日罕
我们一会儿,上桥!
[解说]我习惯了内蒙古的“风很硬”,但每隔十几分钟就遇到一阵上了“Buff”的风还是让我很震惊。呼啸而过的列车带来透骨的寒凉,但他们却习以为常。我是这样的,而他们的样子,则是这样的。
[同期]包头工务段包南路桥工区工长 何龙
这就是避车台,为了我们平时维修工人,来了车以后,我们有一个比较安全的避车位置。离列车运行的位置,距离较远,算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吧。
[解说]这里每天通过的列车有130趟,他们好像不觉得冷,只是珍惜上桥检查的机会。
[同期]包头工务段包南路桥工区班长 王永利
每次咱们上桥的话,必须提前一周去进行提报计划,每次就是比较珍惜咱们这次机会,一般来说咱们就是两个小时的点,来回将近一个小时,也就是一个小时的作业时间。
[解说]躲避着列车,他们一路上检查着桥梁的设施,就这样走到了桥墩上方。他们说准备下去检查,我一脸问号,啊?下去?从哪儿?
[出镜]新华社记者 达日罕
OK,那我们出发。
[解说]好不容易穿戴好安全绳,我磕磕绊绊地下到桥下,终于能听到“铁路乐手”的演奏了。
他们通过这叮叮铛铛的声音,来判断黄河特大桥有没有“生病”,听上去是不是不算难?可这座桥上,这样高强度的螺栓,有整整28万颗。
检查完毕,我以为他们的工作结束了。闲聊时才知道,原来冬季的工作已经简单了很多。
除了检查维修桥梁相关设施,他们还会定期观测黄河流凌情况,防止流凌对桥墩造成损害。
[同期]包头工务段包南路桥工区工长 何龙
搬运步行板的时候,它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靠人力(搬运),背一块步行板,200斤背到一公里,有可能两公里左右去换这块板。
[解说]每次检查,他们就这样爬上爬下,“演奏着”保障春运平安的乐章。桥隧工作为“守桥人”,是默默坚守春运一线劳动者中的一员,只为守护千万旅客平安到家。
作者达日罕、孙标、胡俊楠 内蒙古包头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