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沛德
2024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国际、国内的形势并非风平浪静,可以说是令人亦喜亦忧。
我和老伴刘崑都年满九十三岁,精气神日益变差。我不时为尿频、尿急、便秘、湿疹、睡眠欠佳所困扰;刘崑经常闹腰腿关节痛、牙痛,并且一直在服用降压药。但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这三四年,我们连小时工也没雇,家务事主要靠自己,力所不及的清扫、采购、登高取物等事,都得靠女儿菱舟帮忙。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我们还是聊以自慰的——长寿必须健康,否则就没意思了。
虽然写文章已比较吃力,但我还没放下笔。这一年,断断续续写了六七篇,如《平凡而多彩的退休生活》《在京津冀大地留下的足迹》《难以忘怀的悲欢离合》《做一个称职的文学组织工作者》等,其中刊登在《中国作家·纪实版》上的《我的两个引路人》,为《作家文摘》所选载。这些文稿都是女儿在电脑上替我打出来的。我还先后参加了“王一梅《茶乡少年》创作研讨会”“《金波别集》新书享读会”,并在会上发言。
去年6月至9月间,儿子、儿媳、孙子先后从美国回来探亲,小孙子还参加了“美国青少年夏令营”河北承德营的活动。儿子一家已经把家从新泽西州搬到了康涅狄格州,儿媳自职务晋升后,日常工作更显忙碌。
9月底,女儿、女婿、儿子陪我回故乡江苏丹阳小住几天。健在的六个弟弟妹妹和部分侄、甥分别从上海、苏州、马鞍山、太原来丹阳与我和刘崑等见面。短短几天时间,谈心、聊天、聚餐、摄影,其乐融融,十分亲切,又一次享受难得的大团聚,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我还参观了母校吕叔湘中学(原丹阳县中)的校史室,并题写了一句话:“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再度品尝了丹阳老字号金鸡饭店的肴肉、蟹黄包、鳝丝面,味道鲜美。当弟弟妹妹到火车站送行,我向他们挥手告别时,心中不禁升起一缕“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再回故乡”的惜别之情。
过去一年,在女儿的帮助下,我把自己出版的二十多本书捐赠给国家图书馆、国家版本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母校复旦大学的图书馆和吕叔湘中学的图书馆,也算了却了多年来萦绕于怀的一个心愿。
女婿小卫经常去外地讲学,前不久,他和菱舟到广西参观、调研,指导多家幼儿园的工作。继前年出版了《陈鹤琴幼儿教育文集》(三卷),他在去年又编著了《陈鹤琴教育思想精粹》《陈鹤琴教育人生》等书。
真是岁月不饶人啊,2024年,我的老同学、同事、朋友金冲及、吴志莲、刘锡诚、查干等先后谢世;听说老友于雁军两年前就与世长辞了。我深深地怀念他们。
由于视力下降,除了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我没有读太多的书;通常白天翻翻报纸、刊物和微信,晚上收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等节目。我仍然是个体育迷,花了不少时间收看在巴黎举办的奥运会,还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赛事。
为迎接新年,女儿、女婿于2024年的最后一天中午来家聚餐,做了清蒸鳜鱼、鲜菱蒸斩肉(肉圆子)、青笋炒虾仁等菜肴。席间频频举杯,祝福来年如意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别了,2024,满怀热情和希望迎接日新月异的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