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胜
《洪武之治:南征北伐与明初四大案》(华文出版社)是一部独特的历史类著作,采用了白话文讲故事的方式,结合详实的史料记载,将元末明初的时代变迁展现得淋漓尽致。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别的王朝,夹在元朝和清朝这两个少数民族入境占领中原的时期。全书以明代洪武之治作为写作背景,书写了元朝的衰落、明朝的南征北伐以及明朝初年的四大案,全貌地还原了明朝初年的洪武之治。
全书一共四十章,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主要讲述了“徐达北伐”“明朝科举”“四伐北元”“重开科举”“蓝玉案发”等重要历史事件,故事情节线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开篇第一章,作者便将故事设定在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北方仍然危机四伏的大背景下。作者以此为切入点,一直写到朱元璋驾崩离世。故事整体叙述波澜壮阔,涉及之处有战争、政治体制、治理政策、案件、科举,可谓全面地勾勒出了那一代王朝真实的意识形态。
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一直以来是这门学科重要的工作。如何保证历史的原汁原味?为此,在本书中,作者清风明月并不以传统的朝代史作为全部史料来源,而是穿插了大量的文学记录、家族世典、实录、野史、纪略、会典等等,多种材料之间交互验证,从而保证了史料的可信度。
此外,清风明月也是一位擅长处理悬念的高手。比如第一章“徐达北伐”中这样写道:“虽说当时朱元璋统一了南方,不过北方还在元朝的统治下,好比一只猛虎卧在床榻边,你说朱元璋能睡得着吗?于是他决定率军北伐,彻底推翻元朝。”再如第十三章“休养生息”:“新王朝建立时,因为连年战乱,百废待兴,只要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皇帝都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朱元璋也不例外。不过现在有个问题摆在朱元璋的面前,如果不解决,就无法休养生息,发展农业。”通过这些“悬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复杂的历史关系的要害。
我认为,一本面向读者的历史读物,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对悬念的处理。悬念并不是肤浅的夺人眼球,应是能够引领读者跟着作者的思维,摸着历史本质的脉络,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明晰历史的面孔。这需要作者本身跳出现有的历史材料的限制,利用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洞察历史材料之间的利害关系。历史是已然发生的事件,留给我们的只是浅薄的遗迹,我们要继承历史的教训,就必须从遗迹中推断出什么,还原本相,从既有细节发问,同时能够洞察历史之间错综的关系,这是历史著作的又一层境界。
明朝初年,在历史上一直是独特的部分,既有令后世称道的洪武之治,朱元璋勤政爱民,惩治贪腐;又有惨绝人寰的屠杀功臣事件。我们会将朱元璋描述成做事果断、务实、心胸狭隘、为人残暴的性格。朱元璋从一介农民开始,带着最初的二十四弟兄打天下,一路南征北战,最终打下大明的天下,后期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接住基业,屠杀功臣。那么,真实的朱元璋是什么样呢?清风明月在本书的结尾部分所写的那段话引人深思:
这一辈子,他知足了。他出身寒微……开创了一个汉唐也不能与之并肩的大明王朝,试问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这一辈子,他太累了……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征战不休……如果你问朱元璋这辈子活得最开心的(或是最喜欢的)是哪段时光,他可能会回答,还是沿街乞讨的那段日子,或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牛的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朱元璋从一介农民起家,南征北战,励精图治,创业登基,最后帝王陨落。他的故事是属于一个王朝的壮阔雄歌。往小了看,这个故事也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个体,人生起落,也如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