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不该被妖魔化 网上不断出现妖魔化作曲家谷建芬的文章,除了说她打压刀郎,还歪曲事实,说什么谷建芬是日本人。 这场风波的起因来自当年在京的部分作曲家召开的一次座谈会,参加者有谷建芬、徐沛东等。会议主题是抵制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网络歌曲,据说刀郎的作品《冲动的惩罚》被列入其中。 座谈会的召开本身没有错,毕竟当时低劣粗俗的网络歌曲相当泛滥,如《香水有毒》、《那一夜》、《爱情买卖》等歌曲颠覆了人的三观,在社会上造成极其不良影响。至于刀郎的作品《冲动的惩罚》应该算不上低俗,被抵制应该说做的有些过。 座谈会其实对刀郎的冲击并不大,毕竟会议内容并未公开,谷建芬也从没有针对过刀郎,而真正逼迫刀郎隐退的是那英、杨坤、汪峰、高晓松几位,他们作为音乐大赛的评委,曝光率很高,他们对刀郎作品的否定,才导致了对刀郎致命的打击。 毫无疑问谷建芬成了背锅,不能因为那英曾是谷建芬声乐培训班的学员就妖魔化谷建芬。 谷建芬其实并不古板,她的作品总能做到与时俱进,其作品《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二十年后再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烛光里的妈妈》、《歌声与微笑》、《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的吻》、《历史的天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思念》、《我多想唱》、《那就是我》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这样在音乐界成就卓越的作曲家肆意网暴,真的不应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