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胡绍山)1月10日,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新闻发布会召开。
据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主动融入全省“一群三带”城镇空间布局,围绕建设“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和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全市城镇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镇经济繁荣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普惠共享。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302.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61%,排全省第4位。
2024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中国凉都”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首批,以市中心城区、盘州城区为“双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沪昆通道城镇发展带和六盘水—六枝城镇发展带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玉舍、柏果、岩脚等重点镇在全域城镇化中的梯度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城镇经济繁荣发展。“旅居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先后荣获2024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城市等荣誉称号,蝉联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排行榜首;举办烙锅节、凉都车展等特色促消费活动376场,销售金额达21.24亿元、与2023年相比实现翻番,城镇消费活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总量达34.23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26万人;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煤焦电气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铝及铝精深加工、煤机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六枝化工园区获省级认定,盘北、水城化工园区获批培育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成效明显。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面完成市中心城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10084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880户、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2793户;地下管网改造力度空前,共争取11.04亿元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33个项目实施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改造366.67公里,城市易涝点基本消除、城市燃气安全持续巩固。新型城镇化建设“头号工程”——六盘水火车站站前广场、高铁站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医院新院区顺利搬迁运营,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01万平方米。六盘水市第七中学、第八中学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占全市公办普通高中比例达6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49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21%,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城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入围全国“千兆城市”,累计建成5G基站14186个、基本实现重点城镇全覆盖;县城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7%,城市社区“七乱”问题持续解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居环境更加舒适。
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普惠共享。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7%,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8%,新增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条并累计达到33条,482所县级以下示范幼儿园“园园达标”工程通过省级抽查验收,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六盘水市将围绕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持续激发城镇经济活力、稳步实施城市更新、切实提升城镇治理能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五个方面的工作,同时以建设幸福六盘水为最终目标,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扎实工作,久久为功,推动全市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一审:周明
二审:胡绍山
三审: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