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走笔|让更多孩子像搭积木一样造汽车

新华报业网 2025-01-18 20:05:59

1月18日,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朱焱聊到一个“学生自己造卡丁车”的故事。两年前,该校卡丁车社团的同学们开始了一项宏大的工程——造车。

学生们的车造成功了吗?朱焱委员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其实,能不能搭建成功一辆车已经不重要了。”他解释说,关注学生们如何去思考和纠错,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是个很典型的教育话题,说了很多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尊重孩子的爱好,更在意孩子参与其中的快乐。但或许,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是:当国家利益和个人梦想完美契合点出现时,不妨有意识把孩子们往爱好的方向,再努力推上一把,让孩子们像搭汽车积木一样来造真汽车。

一群孩子要造车,是件了不起的事。他们要从学习基本概念起步,如何选择发动机?如何保证操控稳定性?要经历不计其数的尝试、修正、失败和返工,学习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人际沟通……甚至要为项目找钱、拉投资,这种收获和历练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会是全方位的。

孩子们造车,是素质教育的胜利。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们,前两年就建造成功过一辆卡丁车。其成功秘诀在于:学校打造工程平台,开设工程类课程,系统性教导学生设计汽车。

孩子们造车,也是工业产业链的胜利。汽车产业是工业文明皇冠上最亮的一颗宝石。去年9月,常熟理工学院CIT车队就发布过两辆方程式赛车。赛车从设计到完成,当地企业供应链支持占比高达70%。学生造车,助推学校和很多企业“联姻”成功,企业拓展了产品应用场景,学生毕业后也被企业吸纳、成为技术骨干。

而在江苏,让孩子们像搭积木一样去造车,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土壤。最近,常州有一家公交公司自己设计、建造公交车,整车200多种配件由常州当地企业供应。隔壁邻居无锡则走上了“整车制造+传统及新能源零部件+汽车芯片+车联网”的发展新路径。放眼江苏,作为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最大的省份,一串数字很有说服力:2023年,全省拥有汽车零部件产业规上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64.9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8万人,江苏完全有这个“搭积木”的实力和底气。

也许有的人要说了,如今的汽车工厂,越来越多地实现无人化制造,还需要人工来“搭积木”吗?而实情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突进的背后,是“人才荒”问题逐渐显现。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预计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缺口的背后,暴露出人才培养机制滞后、政策和产业需求对接不畅等问题。

缺什么样的人才?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的快速发展,大模型算法工程师、人机交互、智能体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工程师等智能化专业岗位,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众多相关领域人才缺乏,如电控系统维护及检测、电池保养及充电,充电桩建设及维护等领域。靠汽车行业现有人员提升转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持续加大校地企合作,多元多方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鼓励更多的孩子像搭积木一样来造车,在“项目化”的动手实践中,不断提升、完善人才培养生态圈,是一条江苏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聂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