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8日电(杜成谈新)17日,成经智库思享汇(第二期)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遂宁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智库、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据悉,本次研讨会以“智汇成渝共谋发展——展望‘十五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由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主办。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五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站位新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进一步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合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渝新篇章?此次思享汇分为主旨发言、主题交流、交流互动三个环节,现场讨论热烈,干货满满,这场研讨交流为其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主旨发言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王伟分别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视角新使命》《为繁荣而规划:规律导向的城市群发展单元解构与建构》为题作了精彩演讲。
在主旨发言中,周毅仁深入分析了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规律及发展趋势,客观研判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周毅仁认为,成渝地区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规模优势明显,未来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要巧借外力、苦练内功,率先在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方面形成示范,激发成渝地区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二要拓展空间、建圈筑群,率先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形成示范,促进成渝相向发展和协同共兴;三要协同治理、创新示范,率先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形成示范,塑造大国大城绿色魅力品质形象;四要转型提质、协同联动,率先在国家内陆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方面形成示范,助推成渝地区共建内陆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新高地;五要均衡普惠、品质提升,率先在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方面形成示范,推动共建全球向往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何为繁荣城市?城市因何繁荣?王伟认为,繁荣是一个城市生命力和活力的持久展现,是城市有机体在协调城市内部资源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蓬勃发展的状态、持续向上的趋势、稳定从容的节奏。
王伟提出,城市繁荣既是城市在建设、改造和治理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力状态,也是城市整体面貌和精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状态;另一方面,城市繁荣追求的是长久的、持续的繁荣,城市繁荣必须建立在城市有机发展和规律生长的基础之上,进而长久保持繁荣的状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立足于他对城市繁荣的内涵特征和基因密码的思考,关于“十五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他从理解双城经济圈的宏-微观尺度、构建多中心-网络式城市群空间结构、设计迈向区域共同繁荣的建设路径等视角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支招,建议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微核”股权基金,探索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新型区域一体化治理模式,助力区域共创共享、持久繁荣。
在主题交流环节,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崔绍宇,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党委委员、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曹亮,遂宁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邝虎,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学研带头人、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伟等专家学者,围绕“十五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示范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等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与思考。
为了更好地服务推动双核联动联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开展了双核联动联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交流互动环节,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梦宇介绍了“成渝双核联动联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框架、目标等,与会专家围绕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体系、测算方法、后续应用等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指标的导向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