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近年来,我市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但是,也存在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弱化、医技人员力量薄弱、医药供给质效不高等现实问题。为此建议:
树牢“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保障健康为目的”的核心理念,促进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把基层群众健康需求放在首位,将群众健康融入医疗卫生相关政策体系,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着力健全适应我市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健康管理和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路程更近、花钱更少、疗效更好”;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重心下移,创造群众“家门口”看病便利条件,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群众就医和医保基金“双回流”。切实发挥107家基层国医堂作用,加强中医药理念普及,扩大中医药服务供给,推动中医适宜技术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面向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重点人群,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加强基层群众用药指导,普及合理用药常识,促进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良性发展机制,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围绕群众常见病就医需求,推进儿科、呼吸科、口腔科等特色专科建设,通过聘请退休医师、与京津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办院特色。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推动基层医疗与农村养老相结合,围绕老年人护理、慢性病防治等,优化审批流程,加快乡镇卫生院康复科建设,提高医养服务质量;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基层医疗队伍,织密基层群众健康“防护网”。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健全“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机制,促进基层医疗人才双向流动。推动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与我市医疗机构合作,“双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订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一批基层骨干医师。对在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方式,突破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聘用至相应岗位,调动其学习和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