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擦亮“中国凉都”名片聚“人气”

多彩贵州网 2025-01-19 12:20:23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胡绍山)1月16日,《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召开,该发布会围绕“《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与历版城市总体规划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现场提问。

据介绍,六盘水自建市以来,共编制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其中,1984年批复的《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1983—2000年)》,将城市性质确定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基地,兼有钢铁、建材等工业,系城乡结合的新兴城市”;2001年批复的《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年)》,将城市性质确定为“西南地区能源、原材料、煤化工生产基地和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贵州省西部地区中心城市”;2004年批复的《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将城市性质确定为“贵州西部大城市,西南、华南地区的新型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2015年批复的《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将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战略能源基地,中国凉都?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贵州西部中心城市”。

本《规划》确定六盘水城市性质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一方面,擦亮“江南煤都”名片聚“财气”,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子,巩固了国家重要能源战略基地的地位;另一方面。擦亮“生态绿都”名片聚“名气”,走好喀斯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子,延续了贵州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同时,立足六盘水资源禀赋,擦亮“中国凉都”名片聚“人气”,走好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进一步确定了“‘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的城市性质。

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层面。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六盘水建设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全省唯一的城市。2019年12月,省发展改革委等五单位印发《贵州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9—2025年)》,为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明确了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坚持能源及能源化工“一二三四”发展思路,提出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性质,引领“江南煤都”转型升级。

在“‘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层面。2005年,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2019年,《贵州省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提出,六盘水要以乌蒙山山体资源为核心,结合亚高原独特海拔与气候条件,在乌蒙大峡谷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与休闲避暑体育旅游,强化冰雪运动产业聚集,形成以六盘水为核心的亚高原冰雪、避暑度假目的地。2022年,《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舒适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等7项一级指标、48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对中国宜居城市进行评选,六盘水上榜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23年及2024年发布的《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从气温、湿度、空气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度等17项指标对76个候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六盘水连续登顶榜首。《规划》依托六盘水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提出了“‘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的城市性质,引领“中国凉都”能级提升。

在“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层面。《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支持六盘水区域中心城市做优做特,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扩大城市容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贵州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六盘水中心城区,打造成为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再次提出,六盘水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全面落实上位规划对六盘水的发展定位要求,提出了“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引领“生态绿都”品质提升。

一审:周明

二审:胡绍山

三审:夏航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