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如同一把性能超强的“激光剑”,为研制“人造太阳”核心材料提供了科技利器。“赤霄”装置取名自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是汉高祖刘邦的佩剑。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大国重器的命名灵感都来自中华传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领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美妙邂逅吧!
“嫦娥”
“北斗”
“蛟龙号”
“夸父”
载人飞船
“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象征着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是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大协作的产物;同时,“神舟”又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预示着整个中华民族都将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天文卫星
暗物质卫星“悟空”是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悟空”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悟”有领悟的意思,“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悟空”的火眼金睛,犹如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同时这也符合国际上将科学卫星以神话形象命名的做法。
首颗绕月卫星
“嫦娥工程”是一场浪漫的科技版“逐月”。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名称顺其自然地来自“嫦娥奔月”这则古典而浪漫的中国神话传说;月球车的命名延续了“嫦娥”的故事,经过数百万网友的票选,被定名为“玉兔”,与“嫦娥”一道奔月;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通过的“玉兔”月球车跑了一圈的那块地方,被命名为月球上的“广寒宫”,附近3个撞击坑分别被命名为“紫微”“太微”“天市”;作为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嫦娥四号中继通信卫星被命名为“鹊桥”,这个名字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一系列浪漫命名标志着中国人有了更多仰望星空的能力,其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员奋力书写的奔月新传奇。
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人运用北斗恒星“导航”的历史,超过2100年。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到了汉代,人们对于“北斗导航”的认识已经更加全面,例如在《淮南子》中,就记载有“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的说法。
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02年被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其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空气中重量约22吨,最大荷载240公斤,最大速度为2节,巡航速度1节,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蛟龙”是科技与文化结晶,《楚辞·离骚》说:“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大科学装置
“夸父”的学名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是为下一代“人造太阳”研制“发动机”的大科学装置。太阳,普照万物,它的巨大能量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人造太阳”是要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夸父逐日”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英勇顽强的精神。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