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9日电(记者岳依桐)“载魂之舟——成德船棺文物联展”暨成德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18日在德阳市什邡市博物馆启幕。
古蜀先民傍水而居,以船为家,船棺承载了他们对祖先的思念,也记载了多彩的蜀地文化。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的青白江双元村、罗江周家坝等地均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船棺遗址,出土精美文物众多。这些文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为研究船棺以及晚期巴蜀文化拓宽了视野。“载魂之舟——成德船棺文物联展”荟萃成、德两地6家文博单位130余件精品文物参展,其中80余件文物系首次展出。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文物局指导,德阳市文物局携手成都市文物局联合举办,什邡市文旅局承办,旨在整合成德两地文物优秀资源,搭建区域学术研究合作交流平台,集中展示成德地区船棺葬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以此有效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促进中小博物馆发展,推动古蜀文明创新性传播。
启幕仪式上,德阳市文物局局长何学军表示,在同城化发展背景下,成德两地一直以来在文化交流,特别是文物保护利用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此次活动的目标不仅在于整合成德两地文物资源,集中展示成德地区船棺葬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更在于搭建中小博物馆交流平台,推动机制创新,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中小博物馆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文旅融合等方面的作用,以此促进成德地区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段炳刚表示,由什邡市博物馆与成德地区多家文物博物馆单位联袂举办的“载魂之舟——成德船棺文物联展”,正是四川省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活动期间举行了“大馆带小馆”合作签约仪式,四川博物院与德阳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与什邡市博物馆作为代表签约。下一步,签约双方将聚焦研究阐释、陈列展览、公众服务、宣传推广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成德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船棺与古蜀文明”学术交流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在活动中积极建言献策,分享宝贵经验,为中小博物馆发展和船棺文化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完)